在2008年到2011年期間發生的變革,讓淘寶商城的偏安一隅的小店主們遭到了擠壓。耐克、阿迪達斯、綾致服飾、太平鳥等一系列線下服裝品牌感受到了B2C的浪潮,帶著品牌紅利轉向了線上。對淘寶商品質量頗有微詞的淘寶買家們,終于找到了新的出口,大量淘寶賣家的流量被這些大品牌吸走,“淘便宜”轉向“淘品質”的時代到來了。
而阿里巴巴在2011年公布的淘寶商城管理新規,讓無品牌賣家的處境雪上加霜:有的每年6000元的技術服務年費提高至3萬元和6萬元兩個檔次;違約責任保證金制度,商家進駐淘寶商城將必須在支付寶賬戶凍結違約責任保證金,分別為5萬、10萬、15萬三檔。
盡管經歷了“淘寶10.11事變”,但是小賣家們的處境并沒有改變。高維護成本,讓原本憑借低價充斥淘寶商城的小賣家們紛紛凋零,而大品牌走向了淘寶前臺。在2012年,淘寶商城更名天貓商城,大品牌占據淘寶“主河道”的局面已經形成。
而在小賣家紛紛出走的浪潮中,2013年,一家賣低價服裝的店鋪,卻能在淘寶“雙十一”女裝銷量排名位列第二。
它就是韓都衣舍。
韓都衣舍能夠在大品牌來臨之際站穩腳跟的原因是:一開始就做好了品牌戰略。
韓都在09年還是一家韓國服飾代購淘寶店,而2009年也真是淘寶網推出淘寶商城,打造B2C業務板塊的那一年。盡管需要大批品牌入駐,但當時線下品牌對線上渠道有諸多顧慮,淘寶只好主要在淘寶集市上尋找賣家入駐商城。
謀求轉型的韓都CEO趙迎光與淘寶商城一拍即合,開啟了“快時尚”品牌路線。
“快時尚”又稱快速時尚。快時尚源自20世紀的歐洲,歐洲稱之為“Fast Fashion”,而美國把它叫做“Speed to Maket”。英國《衛報》創造了一個新詞“McFashion”,前綴Mc取自McDonald’s——像麥當勞一樣“販賣”時裝。時至2006年,國際時尚趨勢研究中心發布“快速、時尚”將成為未來十年服裝行業的發展趨勢。快時尚提供當下流行的款式和元素,以低價、款多、量少為特點,激發消費者的興趣,最大限度地滿足消費者需求。可以說,快時尚是全球化、民主化、年輕化和網絡化這四大社會潮流共同影響下的產物。
在“快時尚”的定位下,韓都的上新速度能有多快,它的品牌特征就有多顯著。
為了讓上新能力最大化,趙迎光運用了“小組制”——每個產品小組中有一個設計師、一個制作專員、一個訂單管理員。每個小組都具有傳統服裝公司中“老板”的全部權利,款式、價格、數量、打折、促銷……一個小組研發、銷售、采購三位一體,三個人變成最核心的運營機制。所有公共資源與服務都圍繞著小組去做。
最重要是每個小組的資金額度自由支配,這個額度又與小組的銷量直接掛鉤,賣得越多,額度越大。本月的資金額度是上個月銷售額的70%。比如上個月賣了500萬元,500萬元的70%是350萬元,那么這個月該小組可以用350萬元再去下新的訂單。
配套的是一套“爆旺平滯”評價機制。韓都每隔14天會將所有款式拉通比拼銷量,銷量高的爆款或旺款,馬上返單;相對低的平款或滯銷款,馬上打折促銷。
小組提成根據毛利率和資金周轉率來計算,因此韓都很少有統一的打折促銷,而是每個小組根據商品情況做促銷決策,以保證毛利率和資金周轉率。如果一個小組的產品長期賣不出去,那么就會被打散重組。
韓都內部的數百個開發小組,讓韓都的更新速度達到了令業內人士瞠目結舌的程度,韓都的款式開發能力,已經成為了世界第一。中國女裝業內產品開發能力最強的美特斯邦威,在巔峰期一年大概開發8000款左右產品。而世界最知名的快時尚品牌ZARA,全球總的開發款數在18000款左右。而韓都女裝每年開發款數已經超過20000款,韓都整個集團一年開發超過30000款,而且這個數字每年都在高速增加。
而在韓都母品牌不斷做大的同時,韓都利用小組制靈活迅捷的特點,迅速布局了一批子品牌。趙迎光在2012年左右宣布政策,任何小組都可以建立新品牌,一旦被董事會通過,公司就會給予人力與資金上的扶持。產品小組升級品牌后,首先會經歷種子品牌階段,擁有品牌名,由原小組成員運營,職責不變;如果年銷量超過5000萬元,就會晉級為成長品牌,成長品牌擁有專門的事業部,將產品和市場獨立開來,原小組成員成為組長,職責是帶領團隊;年銷售額超過一億元升級為成熟品牌,會以子公司的形式來運營,配齊相應的行政和財務進行獨立核算。如果沒能達到既定的銷售額,這個品牌就會被撤銷。內部小組一旦創建品牌成功,小組成員會同時獲得品牌創始人的身份,并且有機會獲得一定比例的分紅,這樣也激勵了員工的創造性。
通過這種網狀衍生,韓都的子品牌從2012年至今已經誕生了50個,涵蓋少女裝、淑女裝、中老年女裝、童裝、男裝等全年齡段產品,風格也越發多樣,從最初的韓風系到歐美系、東方系都有,銷售額更是呈幾何數級增長。
沒有一家國內服裝企業敢于做50個品牌,而趙迎光并不滿足于此,他提出了“時尚云”的概念。韓都接受外部設計師的訂單,并根據其設計進行生產,并在韓都平臺幫助其銷售,每天出具銷售報表向用戶反饋。
在這一機制下,趙迎光的旗下將涌現出海量的小品牌,韓都已經不再是一家傳統的服裝企業,而是一家“時尚品牌孵化平臺”,它幾乎將品牌的力量,利用到了極致。
韓都衣舍的品牌營造的理念在當下許多企業都有體現,包括將快時尚和小商品結合的名創優品,打造了“三業一體”企業生態系統的萬人集團,通過多元化營銷讓實體書店起死回生的西西弗,將地域性互聯網營銷做到極致的來伊份等等。
而這些企業都將在2016年10月19日在深圳舉辦的中國品牌連鎖發展大會上現身,闡述品牌在企業發展過程中扮演的角色,為在“拼性價比”的泥潭中迷茫的企業謀劃出路。
這一大會自2012年起已連續舉辦四屆,成為國內專注連鎖品牌領域最具影響力的行業盛事之一。而在這場盛會上,“品牌營造”將在主論壇內部進行深刻的獨立討論,可見中國連鎖業對于品牌的重視,相信在這場品牌大會上,中國實體行業將能在這個風云際會的時代更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