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整形15周年,匠心創美系列
專家訪談之吳振主任
如何擁有一顆“匠心”?依小編理解,“匠心”就是幾近瘋魔地磨煉自己的技能,心無旁騖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并能很好地享受專注做事帶來的內心寧靜。
不是所有的整形外科醫生都有一顆“匠心”
筆挺的西裝下的他,灑脫紳士風度翩翩、氣質出塵、面容斯文,玉樹臨風。挺括白大褂下的他,專業干練莊重威嚴、幽默風趣、笑容可掬,氣宇軒昂。
不瘋魔不成活是對他zui貼切的形容
“不瘋魔不成活”是一種作為整形外科醫生極癡迷的境界的形象詮釋,在吳振主任身上再契合不過。對于整形技術的一種深深的迷戀,深陷其中,如癡如醉,忘我地全身心付出。對于如何使手藝達到熟練精巧,吳振有著幾近苛刻甚至可以說近于神經質的藝術般的追求。
正如“克拉克三定律”第三條所言:大凡足夠高深之技術, 都與魔法無異。十多年來,吳振主任為精進個人技術,練就超乎常人的“武功秘籍”。
匠心筑夢
巧剝生蛋殼,鍛煉專注力與精細度
大家知道生鵪鶉蛋的蛋殼有多厚么?告訴你厚度大約0.2mm,一根頭發絲的直徑大約0.06mm-0.08mm之間,僅相當于頭發絲粗細的3倍,在這種情況下剝除蛋殼,并保證蛋液不流出,難度可想而知。
但吳振主任做到了。只見,吳振主任手法熟練,動作敏捷,利用醫用鑷子輕巧地將蛋殼快速剝離,60秒的時間,一顆圓滾滾包著蛋膜的鵪鶉蛋就赫然在吳振主任的巧手下呈現,在場的護士MM從崇拜的眼神迅速轉變為驚呆的模樣,細膩、精細到如此地步,讓人心悅誠服。
專注是一種態度、一種習慣、一種能力,也是一種境界。正是心無旁騖的專注,持之以恒的耐力,一絲不茍地把工作做好,才能有精力和智慧技藝卓群,成就“匠心”之實。
匠心筑夢
縫合葡萄皮,鍛煉縫合精細度
葡萄皮的厚度不到1mm,細皮嫩肉,非常脆弱,想要實現漂亮的縫合,要達到怎樣的精度可以想象。穿針、對齊、縫線、打結,一連串的動作之后,本來傷痕累累的葡萄,現在變成了一顆漂漂亮亮的完整體。縫合處針腳細密,整齊劃一,“傷口”吻合度超高,就像完成了一例精準的外科手術。
根據吳振主任超過10年以上的實踐經驗積累,巧妙規避了外科醫生普遍存在的輔助動作帶來的抖動問題,縫合過程熟練輕巧,幾乎不超過1mm操作誤差,手術出血更少,恢復時間也大大縮短。
沒有哪個姑娘希望自己有一道難看的疤痕,而外科整形醫生就像擁有異能的“魔術師”一般,獨特的精細縫合技術和靈巧的雙手,每一例手術都是精品,鑄就一例例鬼斧神工般的造美傳奇。
匠心筑夢
用棉簽代替筷子吃飯,鍛煉手指靈巧度
吃飯用棉簽代替筷子是種怎樣的體驗?你不知道吧?對于吳振主任來說,棉簽在寬厚的手指間,粗細竟然剛剛好。對于整形外科醫生來說,手術中要求手指靈活精巧,男人的手生來粗獷,手、眼、腦協調配合,通過棉簽吃飯,不僅可以訓練手指的協調性,更能鍛煉手術操作的力度,講求力道恰到好處,精準掌控。
擁有一顆匠心zui典型的氣質,是對自己的手藝,擁有一種近似于自負的自尊心。這份自負與自尊,令吳振主任對于自己的手藝要求苛刻,并為此不厭其煩、不惜代價,但求做到精益求精,精細再精細。
十年磨一劍 您的美麗值得托付
近十年來,他獨特整形塑美理念得到求美者的一致認可和褒獎。通過嫻熟的整形美容操作技能和對人體美學理論的深厚造詣,專注于如何做好整形手術,打破千篇一律,用zui微小的創口完成zui大的改變,力求將視覺藝術與現代醫學理想結合。
匠心獨具,需要以“技”養身,更需要以“心”養“技”,在受術者享受整形醫生巧奪天工技藝的時候,可能難以想象整形醫生在背后付出了多大的努力。
嗜之越篤,技巧越工,都是出于對自己工作的熱愛,內心的寧靜,才能竭其心智、窮其工力、不計得失,這也是作為一位知名整形醫生的修為。
我是吳振
我在東方整形!
我院吳振主任突破治療瓶頸,獨創CFS聯合筋膜鞘矯正重度上瞼下垂,至今在國內處于領先水平,該技術實現一次修復高難度上瞼下垂眼窩凹陷的記錄,至今尚無人能打破。
吳振主任(部分)作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