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慶來臨和十九大即將召開之際,全國各地紛紛響應舉辦各種各樣的“慶國慶 喜迎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活動。圍繞建設航天強國夢的戰略目標,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用改革創新為喜迎十九大交出一份亮麗成績單:在載人航天、月球探測、高分對地觀測、北斗導航等多個國家重大工程中取得突破性成果,讓中國人探索太空的腳步邁得更大、更遠。
近年來,隨著軍民融合的深入發展,越來越多的航天技術成果得以向民用轉化,那些看似高不可攀的航天技術已經“飛入”平常百姓家,“軍轉民、民參軍”成為經濟發展和國防建設的巨大助推器。日前,剛剛落下帷幕的天津直博會,讓眾多航空迷大飽眼福。在航空航天工業上,天津的表現是完美的。記者從天津市工信委獲悉:今年上半年,天津市航空航天產業實現產值303.9億元,同比增長11.6%。
航天技術應用不僅在軍事領域,很多軍用技術也已華麗變身造福民眾。有相關數據表明,目前我國軍用、民用技術的界限已十分模糊,軍事專用技術比重已不到15%,而軍民通用技術超過了80%。將軍用技術轉化為軍民通用技術,使航天技術走進千家萬戶造福更多的人。
比如說,方便面是人們非常熟悉的食品,方便面配料包中的脫水蔬菜就來自航天技術;而各類時髦的運動鞋,其“中空吹塑成型”的制造技術,就源自航天服;還有寶寶用的尿布濕,醫院里的CT機,甚至老百姓餐桌上的青椒、蕃茄,大南瓜等都是航天育種的。
作為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航天技術應用產業的中堅力量,北京東方紅公司從1997年創立至今,一直致力于航天生物技術和航天醫學應用研究、產業化推廣。歷經二十年的發展,東方紅公司在空間微生物發酵、空間誘變育種、航天醫學成果轉化等方面已具備良好的技術基礎,形成了基于航天特色的保健食品、營養補充、美容護膚、家居生活、軍工科技五大支柱型產品體系,成功實現了航天生物技術應用的產業化、市場化,為我國的航天民用產業拓開了一條新路。
如今,航天技術與人類生活已經完美結合。以東方紅公司為代表的軍民融合型企業迎來發展新機遇,依托中國航天的資源優勢和強大的科研實力,加速開拓新產品與新領域,推進產業鏈延伸,讓航天科技更好地服務社會,造福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