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11點,東航的MU5108航班從北京首都機場起飛,飛往上海。在這架航班上空中WiFi進行了“首秀”。但由于中國民航規定飛行過程中不允許開手機,所以,目前航班上網一律只許用IPAD或筆記本電腦。
三大航全部完成測試
記者了解到,目前東航與南航先后獲得了工信部與民航局的批復,可以與中國電信合作,各使用一架經過改裝的A330飛機,分別在京滬線與京廣線進行商業測試飛行。南航于今年7月初,在北京至廣州航線部分航班上正式推出機上寬帶WiFi上網驗證飛行。去年,國航也在北京飛成都航班上成功進行了全球衛星通訊互聯網航班體驗飛行。至此,三大航全部完成飛機上網的測試飛行。
今天的“首秀”只針對媒體。東航從今天開始到9月底,都會持續進行WiFi商業試運營測試,并將陸續向旅客開放,目前東航只有飛機號為B5903的飛機有機上WiFi服務。記者了解,東航48小時就可以改造一架飛機,使其可以使用機上WiFi技術,飛機的機體結構會被改造,改造后都要進行專業適航取證,保證飛機飛行的安全。
旅客帶寬動態調整
記者從東航獲悉,根據保障飛行安全及業務監管政策的要求,飛機客艙內WiFi設備將在飛機爬升到約3000米后自動打開,此時旅客可以空中上網。當飛機下降,高度低于這個數值時設備將自動關閉。當飛機遇到氣流出現嚴重顛簸,或者出現繼續提供網絡服務可能影響飛行及通訊安全的其他情況時,設備也可能會短時自動關閉。
目前,東航航班WiFi能夠實現的理論通訊速度為50M, 但由于在信號傳輸過程中損耗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實際衛星與飛機間通信的最大帶寬為32M。同時,實際上網速度體驗,還會受到地面網絡速度、網站個體差異等不同因素的影響。為確保不同旅客的上網體驗,機上網絡服務系統還將對給每位旅客分配的帶寬進行動態調整,以免個別旅客使用高流量應用而影響其他旅客的上網體驗。
測試階段暫不收費
根據前期內部飛行測試的情況,按照A330機型大部分旅客(約200人)同時上網來看,旅客能夠實現網頁瀏覽、微信互動、空中購物等基本上網功能。如果40至50人同時上網,除實現以上功能以外,還能完成空地視頻連線、網絡視頻播放等功能,基本滿足旅客高速上網的需求。此外還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是衛星通信,數據從飛機經衛星傳輸到地面站,再由地面站返回數據,需要經過近十萬公里的距離,同時,衛星通信網絡鏈路遠比地面網絡復雜,因此,在飛機上初次登錄網站時,可能會出現約一秒左右的延遲。
記者還了解到,無論使用何種技術模式,在飛機上實現空地互聯服務,成本都是較為昂貴的,遠高于地面互聯網服務的成本。但為了獲取數據及回饋旅客,在商業測試階段,東航與中國電信暫不向旅客收取上網費用。東航與中國電信會加緊研究空中互聯網未來商業模式,今后,為旅客提供一個盡可能“合理”的空中互聯網服務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