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臥底兩個多月發現,麥當勞、肯德基、必勝客等國際知名快餐連鎖店的肉類供應商——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存在大量采用過期變質肉類原料的行為。這家公司被曝通過過期食品回鍋重做、更改保質期標印等手段加工過期劣質肉類,再將生產的麥樂雞塊、牛排、漢堡肉等售給肯德基、麥當勞、必勝客等大部分快餐連鎖店。在記者提出質疑后,其工作人員甚至侃言:“過期也吃不死人”。(7月21日 《羊城晚報》)
洋快餐再陷 “質量門”,著實讓民眾吃驚不小。這種“吃驚”不僅緣于消費者對作為肯德基、麥當勞等連鎖巨頭供貨商的福喜公司的“信任”坍塌,更在于其工作人員面對質疑仍侃稱“過期也吃不死人”的從容與淡定。人們不禁據此詰問,問題食品可以下架,把“吃不死人”當做食品安全標準的經營理念又該如何矯正?
也許,“過期也吃不死人”不過是該企業人員的一句調侃,但“吃不死人”背后所折射出的傲慢與不屑不言而喻。而更為關鍵的是,他們也確確實實將“過期也吃不死人”的經營理念付諸了生產實踐。
食品安全的要求是要人們吃出營養、吃出健康,并非以“不死人”為標準。將食品安全的標準退至“吃不死人”,勢必會引發管理者對食物變質和程序違規等不當經營的漫不經心,甚至熟視無睹。這種由經營理念扭曲導致的食品安全隱患,危害更大且矯正更難。
洋企業每每“出事”,人們總不免產生 “橘生淮北則為枳”的疑問和“入鄉隨俗”的感嘆。也許我們太過信任洋企業的“國際標準”和“規則素養”,但企業的逐利本能決定他們未必就是慈善達人和正人君子,失卻有效監管的洋企業,同樣可以變得無良、無德,甚至不惜鋌而走險、圖財害命。與其指責洋企業的失信與傲慢,倒不如認真檢視我們自己法治不彰、履職缺位、監管滯后和懲戒乏力的機制短板。
“過期也吃不死人”,是違規企業的自供,也是監管不力的鏡鑒,更是食品安全的警鐘。莫把此言當笑談,食品安全大如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