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人民日報》海外版有篇文章流傳甚廣,叫做《臺灣“單身經濟”很紅火》。
文中說,島內單身族群龐大,“光棍生活”也相當便利,比如便利店里的單人快餐,市場賣的單根香蕉,中介力推的單身公寓,餐廳里一人份的佛跳墻、“獨享pizza”……總之,一個人也能過得很精彩。
然而,除了這些細微之處,現實真沒這么美好,臺灣處處有“單身歧視”:光棍們想買房,無法享受針對青年夫婦的優(yōu)惠房貸利率;想生試管嬰兒,對不起只對已婚者開放;想求職,已婚者可能優(yōu)先,搞不好工資還比你高。
鑒于生育率太低,如果單身,連公家也不會放過你。2002年,臺灣“內政部”考慮針對40歲以上未婚者征收“單身稅”;2012年,高雄市議員建議引入“生育率考績制度”,讓公務員未婚無子者不得參選公職、考績列丙等…… 市長單身也“躺槍”
根據2012年統(tǒng)計數字,島內15歲以上的單身人口(法定婚齡為男18歲,女16歲)為939萬人,占總人口約42%;其中30歲到40歲的女性未婚者達61.8萬,并以每年2萬人的速度遞增。至于生育率,臺灣因不足1%,在2011年的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qū)的統(tǒng)計中敬陪末座。
年輕人不結婚、沒小孩,連政客們都感到著急。2012年,民進黨籍高雄市議員李喬如大拋震撼彈——她建議,公務員作為社會示范,考績標準必須包括有沒有結婚、生不生小孩,不婚不生列丙等,生2個乙等,3個以上甲等;如果滿38歲還不婚不生,就不許參選公職。
一堆人“躺槍”了。僅在“立委”的隊伍里,單身無子者大有人在:國民黨的洪秀柱、謝國梁,民進黨的蕭美琴、潘孟安,外加無黨聯盟的高金素梅,全都是中年光棍。
當然,李喬如的黨主席、被外界視為正在布局2016“總統(tǒng)”大選的蔡英文,也是待嫁閨中。于是,現場有人開玩笑說,如果單身不能參選公職,那蔡英文馬上就會有男朋友了。
市議院響起一陣笑聲,除了市長陳菊——至今單身已半個世紀。她黑著臉說,相信只有最獨裁、不人道的地方,才會有這樣的法律……
第二天,李喬如對媒體表示,自己只是拋出議題,沒想到得罪太多人,已經撤回了這項建議。單身要上稅?
很多人會覺得,光棍生活很省錢。不過,有些官員可不想讓你省。
2002年,鑒于生育率實在低迷,“內政部”特意邀請學者、醫(yī)生和婦女團體討論“獎勵生育配合措施”,除了提出一系列激勵措施,還包括“課征無特殊遺傳疾病、且滿40歲不婚者以單身稅,專款支應鼓勵生育之財政支出”。
這就是傳說中的單身稅。消息一出,輿論嘩然,好幾位未婚的女“立委”們立刻拋下黨派成見,對“內政部”群起而攻之,嚴正痛斥單身稅涉嫌侵犯個人自由、違反基本人權。
后來,單身稅因爭議太大而胎死腹中,但故事還沒結束。2012年,前“衛(wèi)生署長”楊志良在一場學術研討會中,認為年輕人不婚不生,未來會面臨“食之者眾,生之者寡”的處境,建議單身者要多納稅。
如此“懲罰單身”,讓他被網民罵到狗血淋頭。有人翻出他2010年針對健保制度改革、單身者保費增加的一席話:“有家庭的人,不容易有精神疾患;單身的人,比較容易得精神病。”
于是,“立委”又怒了。民進黨的陳亭妃開記者會,對楊志良喊話:“懲罰單身之前,先找老公給我們嫁!我們不是不嫁,是找不到人嫁!” 單身無福利
島內年輕人不結婚,還會與很多福利失之交臂。例如,針對年輕人買不起房的悲劇,臺灣當局從2009年起推行“青年安心成家方案”,以2年200萬零利率優(yōu)惠房貸鼓勵青年人買房,并提供每月最高3600元的租房補貼——但是,此方案只針對新婚家庭。
受益科學,通過試管嬰兒,單身者也能生育下一代。但是,這條路在臺灣行不通。島內未婚女性基數龐大,不少人為了“永保生機”,會選擇提前將卵子冷凍。然而依臺灣“人工生殖法”規(guī)定,生試管嬰兒必須是已婚 者。
對此官方的回應是,他們擔心未來開放單身者做試管嬰兒,會產生不少說不清道不明的“小三問題”;而且,人工生殖技術是為了幫助不孕不育夫妻,暫不考慮解除單身禁 令。傳說中的逼婚壓力
光棍們平時最害怕的,無非是親戚們沒完沒了的逼婚。在臺灣,單身者們的壓力或許更大,因為不僅親人逼婚,連民間團體都會來摻一腳。
2014年1月,由臺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推動的“多元成家”相關法律修正案,因含有同性婚姻及同居合法化而引發(fā)爭議。主要的反對者之一、社團“臺灣守護家庭”認為,“多元成家”將帶來極大社會問題,
“目前年輕人已有晚婚、不婚的趨勢,伴侶制度(非婚姻關系的民事契約)更助長不結婚的風氣,少子女化問題更是雪上加霜,如此不穩(wěn)定的關系可能徹底瓦解臺灣的家庭制度。”翻譯一下就是,他們認為不結婚的風氣最終會瓦解家庭制度,所以還是結婚好。
而另一個反對者“臺灣幸福家庭聯盟”則認為,年輕人“不婚、不生、不養(yǎng)、不教”是臺灣社會的核心問題。為此他們推出一個“五年計劃”,要在教會、學校、企業(yè)和社區(qū)內倡導結婚,以提升社會幸福指數,包括主動對身邊的單身者勸婚,甚至義務幫他們征婚。
如果“五年計劃”實施,未來的某一天,島內各大單身聚集小區(qū),就會有一群婆婆媽媽以愛的名義,向單身者傳達愛的價值,順便幫牽個紅線…… 臺島點擊千萬征地款“充公”
只因戶主是土地爺
島內媒體報道,臺北市捷運局三年前蓋捷運,征收新北市新店“斯馨祠”土地公廟,因所有權人登記為“福德神”,1000多萬元(新臺幣,下同)征收款提存法院,等不到“人”來領。
管理委員會主委劉新強說,相關單位告訴他,除非土地公本人“出面”,否則就要找到兩百年前83名出資建廟者的后代,才能領取補償款,“這根本是刁難我們!”
新北市府民政局宗教禮俗科科長陳怡君回應,要把83名出資者后代全找出來,確有難度,只能請管委會盡量尋找,土地征收費目前提存在法院,10年后若無人領取將充公。月薪46萬
臺媒揭秘臺領導人待遇
島內媒體近日揭秘稱,根據待遇支給條例,臺當局領導人月薪約46萬元,副領導人月薪為34萬元。而臺當局領導人卸任后每個月可領取25萬元禮遇金,副領導人禮遇金每月也有18萬元。禮遇效期和任期一樣,也就是當一任臺灣地區(qū)領導人可禮遇4年、連任者禮遇8年。
此外,卸任領導人還有當局提供的處理事務人員、司機、辦公室及各項事務等的費用,卸任第一年800萬元,第二年遞減為700萬元,第三年600萬元,第四年以后到禮遇效期結束都是每年500萬元。
不過,若臺灣地區(qū)領導人、副領導人因罷免、彈劾或判刑確定下臺,將不予禮遇。伙食PK
看守所完勝學校
端午節(jié)加菜日,臺北看守所(北所)當天的伙食被臺灣網友發(fā)布到網絡。有好事的高雄市瑞祥高中教師莊福泰,把學校營養(yǎng)午餐的菜色拿來跟北所相較,結果竟是學校“完敗”……
根據莊福泰的比較,校方營養(yǎng)午餐菜色包括肉粽、肉包、高麗菜炒紅蘿卜、酸奶和青菜湯,除肉粽與北所不相上下,其余菜色都輸給北所的蜜汁炸豬排、高麗菜炒培根、蝦仁滑蛋和桂圓蓮子湯。
“為了午餐,我要進監(jiān)獄嗎?”有臺灣網友為PK結果回應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