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斯諾登這個名字出現之后,世界就像守著一個不定時炸彈,時不時地被重大解密消息嚇得一機靈。斯諾登的猛料已經爆到外星人的身上,讓人不禁想問“這個世界還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作為全程追蹤斯諾登的《衛報》,在2014年度美國普利策獎中,它和《華盛頓郵報》并列獲得公共服務獎。在陳述頒獎理由時,普利策獎評選委員會形容《衛報》“通過大膽的報道就安全和隱私問題激發了一場有關政府和公眾之間關系的辯論”;而《華盛頓郵報》則“通過權威性和深入的報道,幫助公眾理解如何在國家安全的較大框架下看待泄露出的這些信息”。
100多小時面對面訪談,200多萬字采訪筆記;諜殺、竊密、監聽、黑客愛情、大國角力、亡命天涯……由金城出版社新近出版的《斯諾登檔案》一書不僅詳細記錄了斯諾登在整個泄密事件中的行動,而且描寫了《衛報》團隊報道該事件的過程、所做的取舍以及同政府所做的斗爭。每個章節都能單拿出來寫個好萊塢的本子。
比劇情更精彩,這就是斯諾登的現實生活。他背叛強勢的美國情報機構,被全球追殺,逃亡俄羅斯,從反泄密者變成最大的泄密者。書中并沒有對斯諾登和美國政府有任何傾向性的評論,只是平靜地記錄下從2013年6月5日開始的這場世界級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