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嶸林
博文地址:http://zhangronglin.fyfz.cn/b/825156
近日看了學者周濂《誰也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一書,“按圖索驥”又看了一遍電影《風聲》。
觀看這部電影,我并沒有聚焦于影片的情節跌宕起伏、充滿懸念,而是被影片最后一段話所觸動?!皵橙瞬粫私?,老鬼、老槍不是個人,而是一種精神,一種信仰?!比崛跖宇檿詨艉我阅茉诿鎸Ω鞣N嚴刑拷打時咬緊牙關,一定要把信息帶出去拯救組織,何以能犧牲自己挺身保護比她更有斗爭經驗、更有能力的老槍?這種內在的力量源泉來自于一種精神、一種信仰,是“挽救民族危亡”的一份責任與擔當。顧曉夢選擇把自己交了出去,交給了一種信仰,一種主義,一種在當時被認為是危險的主義,成為一名地下工作者,用生命踐行著自己追隨的這份信仰與主義,在某種意義層面上,顧曉夢是幸運的甚至是幸福的。
與顧曉夢對比,一些人做不到這種擔當與付出。正如周濂在書中所說,“帶給我們感觸的或許恰恰就是我們為什么無從交出自己?!蔽覀兺丝s在“我”的外殼里面,“那種讓我們變得堅強,變得寬廣,敢于去承擔與挑戰、去贏得的信仰不見了,每個人都提留著無處安放的自我在人群中游蕩。”
當下的中國,法律人的法律技能越來越嫻熟,但是法律信仰的建構仍需經過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根據網上的解釋,信仰,又作仰信。信心瞻仰之意。信,信奉。仰,仰慕。梵語“““ddh“被譯作信心、信解、信仰?!斗ㄔ分榱帧肪砭潘?“生無信仰心,恒被他笑具?!毙叛?,是指人們對某種理論、學說、主義的信服和尊崇,并把它奉為自己的行為準則和活動指南。它是一個人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根本準則和態度。信仰屬于信念,是信念的一部分,是信念最集中、最高的表現形式。
法律信仰是什么,不同的人自然有不同的解釋。但從共性上說就是相信法律本身包含著一種公平正義的價值,代表著一種理想信念。法律是公平、正義、道德、倫理的化身,是人類對理想境界和美好生活向往和追求的具體體現,是蘇格拉底所言的“良法之治”。作為法律人應當將法律信仰奉為圭臬與最高行為準則,相信法律是人類的正義之神,法凌駕于個人之上、權力之上。
遺憾的是,現實生活中,法律不僅并沒有被人們所普遍認識、接受和遵守,甚至一部分法律人對法律疏遠、懷疑、失望、排斥,借法律之器,謀取私利。而正是這部分人的行為造成部分人對法律的不信任,這種傷害是巨大的。尤其是執法人員首先要相信法律,尊重法律,竭力維護法律的尊嚴和權威,并通過自己的行為,使人們看到法律的光輝,感受法律的溫暖。只有這樣,人們才會相信法律,依賴法律,信仰法律。十八屆四中全會即將召開,司法體制改革正在深入推進,如果希望未來中國的法治道路越走越順,法治環境越來越好,法律人就要堅定崇高的法律信仰,愿意為了“法律的信仰”、“法治主義”獻出自己,如此,法律的明天才會更加美好。
此刻,我們就像坐在《風聲》片中結尾的小汽車里,雖然天空有些陰霾,但拐角之處,路的前方是一片更加廣袤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