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給我來一份北京烤鴨,我愿意簽署任何文件。
——基辛格
“殘酷的談判總是發(fā)生在餐桌上。”這句話對于奧巴馬和安倍晉三來說也不例外。盡管享用著號稱“壽司之神”的小野二郎親手捏制的美味壽司,兩個人談的卻是一個沉重的話題——《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xié)定》(簡稱“TPP”)。
在嚴肅的外交場合,美食究竟是外交的點綴,還是外交的工具,種種看法不一而足,甚至有人認為,美食也可以是外交本身。 “值得一生等待的壽司”
不打領帶,并肩排排坐,這并不是所有的國家元首都能炫耀的“親密關系”。4月23日晚,奧巴馬和安倍晉三在壽司店共同進餐的照片傳遍了網(wǎng)絡。照片中,兩人言談甚歡,安倍不時給奧巴馬斟上清酒,兩人推杯問盞,很是投 契。
盡管是一個非正式宴請,但僅從各種安排來看,日本可謂用心良苦,壽司店附近的東京塔為配合奧巴馬訪日亮燈,燈光依照美國星條旗的顏色依次呈現(xiàn)紅色、藍色和白色。
奧巴馬和安倍晉三就餐的數(shù)寄屋橋次郎壽司店,是全日本僅有的兩家米其林三星餐廳之一,一直以“耍大牌”著稱。這家店的小小門臉隱居在東京銀座大樓的地下一層,只有十個座位,店內連廁所都沒有,卻需要提前一個月定位,只因該店提供“值得一生等待的壽司”。登錄該店的網(wǎng)站可以看到,食客不能選餐,只能接受“主廚定制菜單”,僅有壽司和佐餐的清酒。一頓晚餐的價格從3萬日元起(約合300美元),用餐限時只有15到30分鐘,如果食客爽約,還要賠付1.5萬日元違約金(約合150美元)。 當?shù)貢r間2009年8月26日,蒙古烏蘭巴托,俄羅斯總統(tǒng)梅德韋杰夫品嘗蒙古傳統(tǒng)食物(IC圖)
紀錄片《壽司之神》讓這家店在美國名聲大噪,《紐約時報》、《紐約客》、CNN都專門寫過這家店的美食評論,安妮·海瑟薇也曾慕名而來大啖一頓。
現(xiàn)年89歲的“壽司之神”小野二郎已經(jīng)很少主廚,卻依然為奧巴馬開了綠燈,不僅親手捏制壽司,還打破時間限制,幾位貴客的就餐時間長達一個半小時。
盡管媒體曝出奧巴馬吃到一半便放下了筷子,但安倍依然得意地援引奧巴馬的話:“奧巴馬總統(tǒng)說‘自己在夏威夷出生,以前經(jīng)常吃壽司,但這次是人生中最美味的壽司’。”
跟火熱的飯桌互動比,關于TPP的談判則并不順利。美國要求日本廢除牛肉和奶制品的進口關稅,未來取消豬肉進口的關稅,并放寬汽車的安全標準。但安倍迫于國內壓力拒不讓步。盡管奧巴馬主動“比爛”,要求支持率60%的安倍遷就支持率只有40%多的自己,卻依然未獲突破,雙方只能安慰性地對外宣布:“取得了積極進展,接近達成共識。”
按照禮賓原則和日本的待客之道,奧巴馬和安倍私人性質的晚餐已經(jīng)算得上“非常隨意”,但此前也并非沒有先例。
2002年小泉純一郎在頗受年輕人喜愛的東京西麻布居酒屋招待小布什總統(tǒng)夫婦。當時小布什表示“希望去普通日本人經(jīng)常去的地方”,結果對烤雞肉串和牛排等贊不絕口,凸顯了兩國的蜜月氛圍。 “廚師就是外交官”
早在古羅馬時期,人們就樂于在“美餐一頓”之后跟敵人“握手言和”。美食在外交中的作用究竟如何,是個見仁見智的話題。一個廣泛共識則是,“吃好和談判缺一不可。”也有人認為,廚師本身就是外交官。
一向以美食為傲的法國人是這一觀點的鐵桿粉絲。愛麗舍宮的新任行政主廚紀堯姆·哥梅茲(Guillaume Gomez)曾被巴黎政治學院邀請參加會議,他感慨說,“20年前,你不可能邀請一名廚師去參加巴黎政治學院的會議!”
他也是“國家元首主廚俱樂部”的一員,該組織集合所有國家元首的行政主廚,告訴人們,美食也能夠成為一種協(xié)商的工具和有影響力的武器。法國總統(tǒng)奧朗德曾在巴黎接見這一俱樂部,并告訴廚師們:“如果一頓飯吃得很糟糕,那么你很難開口提出你的要 求 。”
前不久,習近平主席訪問法國。據(jù)鳳凰衛(wèi)視報道,紀堯姆·哥梅茲很早就通過“國家元首主廚俱樂部”和中方主廚取得聯(lián)系,了解到習主席的口味。法國總統(tǒng)府禮賓司也通過中方獲悉,中國國家主席特別希望吃法餐,為此,他特意設計了一個標準法式套餐,包含頭盤、主菜和甜品“三步曲”,并獲得了奧朗德的批準。
3月26日,奧朗德在愛麗舍宮舉行國宴,款待習主席夫婦。頭盤是松露鵝肝,佐以1997年的呂薩呂斯酒堡甜葡萄酒(約合220歐元),主菜是朗德省烤家禽配維也納蘑菇和鄉(xiāng)村風味酥軟馬鈴薯,配以1997年的拉菲酒莊紅葡萄酒(約合460歐元)和2005年的香檳酒。
餐后,在享用了一塊奶酪之后,賓客們嘗到了甜點:巧克力和焦糖味雪糕。
面對法國“傾其所有”的接待,講究禮尚往來的中國人也帶來了“大禮包”。習近平主席訪問巴黎期間簽署了50份經(jīng)貿合同,總金額達180億歐元。
“餐桌上,看得到政治的精髓。”法國美食家布里耶·沙瓦朗曾這樣評價。 “烤鴨外交”助陣中美建交
與法國一樣有著豐富美食的中國,同樣擅長“美食外交”。前總理周恩來就曾以“烤鴨外交”和“茅臺外交”著稱。
1971年7月,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的特使、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取道巴基斯坦秘密到達北京,與周恩來舉行秘密會談。按尼克松的話說,是“探索同中國人和解的可能性”。這次訪問中,一頓北京烤鴨,也無意中幫了大忙。
基辛格這一“瞞天過海”的行動讓他只能在北京逗留48小時。基辛格在《論中國》中回憶稱,中方只安排了兩場正式談判,加起來僅有13個小時的會談時間。如此短的時間內,敲定一個如此重大的決定,對中美雙方都是巨大的挑戰(zhàn)。
7月10日上午參觀完故宮后,基辛格來到人民大會堂,出席在這里舉行的會談。會談之初,由于雙方互不摸底,談話都非常謹慎,神經(jīng)高度緊張。到了中午,會談仍沒有取得一致意見。這時,周恩來話鋒一轉:“我們不如先吃飯,烤鴨要涼了。”
上海交通大學國際公共與事務學院副教授鄭華在論文《基辛格秘密訪華成功原因探析》里提到:這頓午飯給基辛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給尼克松的報告中著墨寫道:“中國飲食源于傳統(tǒng)文化、精心手工烹制、用餐環(huán)境清新、盛宴菜式繁多、酸甜搭配得當。美餐之后,雖有心滿意足之感,卻無絲毫厭膩之 心。”
在吃過精美的北京烤鴨之后,周恩來帶領基辛格等人參觀制作北京烤鴨的操作間,并描述做烤鴨時用的果木。
這天下午的會談取得了成功。周恩來和基辛格最終敲定了尼克松總統(tǒng)訪華的細節(jié)。7月15日,中美雙方同時發(fā)布了尼克松訪華的消息。
基辛格大概是第一個品嘗烤鴨的美國政客,“只要給我來一份北京烤鴨,我愿意簽署任何文件。”這句他后來的名言傳誦一時。
有時候,招待不周則會帶來麻煩。
1965年,西哈努克宣布柬埔寨與美國斷交。小國柬埔寨之所以敢于叫板美國,源于西哈努克1953年訪美時遭受的冷遇。當時,西哈努克為爭取柬埔寨獨立,前往美國求助,美國國務院居然建議他把訪問中的空余時間消耗在馬戲團里。在整個訪問期間,艾森豪威爾甚至沒能為他安排一次國宴,他深感美國人并不尊重他和他的國家。
1956年,西哈努克開始他的第一次中國之旅,在中國受到的禮遇使他終生信任中國,最終在中國安享晚年。
美國政府2007年解密的一份文件顯示,上世紀60年代,美國中央情報局對西哈努克的政治轉向進行了分析,他們認為,西哈努克個人對美國的負面態(tài)度是柬埔寨外交轉向的重要原因,這也許更甚于他對整個東南亞局勢的判斷所產(chǎn)生的影響。 “美食外交”進入課堂
放眼世界政壇,美食外交的例子不勝枚舉,2010年,俄羅斯總統(tǒng)梅德韋杰夫訪問美國,與奧巴馬在白宮舉行會談。會談結束后,兩人同車離開白宮。在華盛頓市郊的雷氏漢堡店,兩位國家元首點了芝士漢堡包、薯條和飲料,面對面坐下,一邊聊天一邊嚼著漢堡。此舉被稱為奧巴馬的“漢堡外交”。
美國前國務卿希拉里也深諳“美食外交”的重要性,她摒棄美國國務院用高檔法國菜招待客人的傳統(tǒng),改用來賓的家鄉(xiāng)菜來招待特殊要客。習近平2012年2月訪美時,美國國務院禮賓司司長馬歇爾就召來美籍華裔大廚蔡明昊,炮制了融入美國元素的八寶飯,輔以姜汁的瑞士甜菜。
近日,美國華盛頓大學更推出一項新課程:美食外交。這項課程的目的是通過烹飪角度更好地學習國際關系。新課程的教師門德爾松·弗曼是美國國際沖突問題的專家,他認為,“美食應當作為一種工具,來促進國家間文化的理解和認同。”
盡管能改善甚至彌補關系,但資深外交人士也表示,美食的作用有限。在外交“戰(zhàn)場”,美食只能是開胃酒、潤滑劑,無法取代“刀光劍影”的外交斡旋。一個眾所周知的道理是,決定國際關系走向的永遠是國家利益,無論美食多么誘人,也不可能改變各國的立場。正如同,安倍晉三招待奧巴馬吃了全日本最好吃的壽司,卻堅持不在TPP談判協(xié)議的問題上妥協(xié);而無論奧巴馬和梅德韋杰夫吃漢堡的時候看起來有多么“親密”,克里米亞危機一出,兩人也只能各奔東西。 當?shù)貢r間2012年11月13日,澳大利亞珀斯,時任澳大利亞總理吉拉德和美國國務卿希拉里一起品嘗下午茶(IC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