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消息,據CNBC報道,隨著高質量投資需求超出供給,“美國公司走出去,中國公司走進來”將成為美元債券市場的下一個趨勢。
本周,中國電商巨頭阿里巴巴將在美國發行總額為80億美元的3至20年期債券,此前它剛于9月在美國成功上市。據知情人士透露,阿里巴巴債券在美國需求強勁,認購意向已經超過了500億美元,為此該公司可能會適當擴大發行規模。
阿里巴巴拒絕就此事向CNBC發表評論。
為什么阿里巴巴的債券有如此大的吸引力?誠然,阿里巴巴是一家高增長公司,一些股票投資者把它視為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IPO(首次公開發行)以來,它的股價已經飆升64%。
但是債券投資者卻不這么認為,他們更關心的是阿里巴巴現金流的穩定性,這是它未來能夠償還借款的關鍵。
從這個角度來看,阿里巴巴就并不那么讓人激動了。企業評級機構穆迪對阿里巴巴的信用評級為A1,低于擁有最高評級的微軟等藍籌股公司。
穆迪表示,雖然阿里巴巴擁有完善的品牌體系,但是也存在一些風險。這家公司的上市時間很短,對于其如何將業務擴大到中國以外市場,現在也存在疑問。
盡管存在這些風險,但是投資者還是掀起了搶購阿里巴巴債券的狂潮。對這種現象的另一種解釋是,這些天美國市場并沒有多少新債券出售。
事實上,過去幾周有一波又一波的美國公司在歐洲用歐元而非美元發行債券。本月早些時候,蘋果首次發行28億歐元債券,這是該公司首次發行非美元債券。蘋果此舉緊隨3M、Walgreen等美國大型上市公司,最近的一家公司則是IBM。
回到美國市場,阿里巴巴等公司正在填補這些差距。據分析機構迪羅基(Dealogic)數據顯示,今年中國公司已經在美國市場發行了280億美元的債券,大大超過了此前的最高記錄。在美國市場外國公司債券發行中,中國公司的發行額比例也從2009年的0.2%提高到了5.3%。
那么,中國資金的“入侵”對于美國來說意味著什么?首先,中國的公司管理結構和美國公司不同,阿里巴巴實際上是一家在開曼群島注冊的殼公司。穆迪還指出,阿里巴巴與一家名為螞蟻金融的私人公司存在“潛在責任”關系,這家公司獨立于阿里巴巴,但是由阿里巴巴的高管控制。
理論上來說,注冊地為開曼群島很可能產生一些漏洞,因為當地的政策比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更為寬松。例如,開曼群島的公司并不用立即向外界公開重大信息。
實際上,作為一家大型的、高姿態的公司,阿里巴巴應該為自己設立更高的標準。中國搜索巨頭百度也是一家在開曼群島注冊的公司,它并沒有因為注冊地引發任何重大問題。
假如更多的中國公司通過美國債券市場籌集資金,那么它們也會面臨風險。分析機構Rosenblatt Securities首席市場策略師布萊恩·雷諾茲(Brian Reynolds)表示,假如又出現了一場次貸危機,中國將受到比2008年時更大的影響。“當美國債券市場繁榮結束,發行債券的中國公司也將被波及。”他說。
上次危機發生時,中國公司與美國信貸市場幾乎沒有聯系。隨后中國經濟繼續快速增長,而許多西方國家則陷入了衰退。“中國公司越著迷于美國信貸市場,它們的隱憂就越大。”他說。(Dr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