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電20日15時12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遙感衛星二十四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遙感衛星二十四號主要用于科學試驗、國土資源普查、農作物估產及防災減災等領域。執行本次發射任務的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由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的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研制生產。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199次飛行。
補充新聞:15日2時53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遙感衛星二十三號送入太空。
遙感衛星二十三號主要用于科學實驗、國土資源普查、農作物估產及防災減災等領域。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198次飛行。
中國衛星搜救失聯客機曝驚人機密 震驚世界
在這場搜救失聯馬航班機的行動中,中國、馬來西亞、越南和幾個東南亞國家似乎都暫時拋開“往日恩怨”,展開一場大規模的多邊搜救行動。
越南和馬來西亞的巡邏機、中國和菲律賓的海軍艦艇,以往通常用于追蹤對方行動,但如今都將重點轉向合力搜救行動。然而,這場搜救行動已演變成各方勢力的國防力量大展示,以及隨即將爆發的軍力發展大競爭。首先是東南亞各國,如果MH370航班真的如英國衛星宇宙中心所言,航班是在馬、越邊境的上空失聯,并掉頭向南飛向了南
印度洋。
那么,東南亞各國的軍事雷達覆蓋面有嚴重的漏洞,讓在不受偵測的情況下隨意進入其領空。接下來,這些國家將會開展空防現代化行動,引發相互競爭,以至新一輪軍事競賽。
中國派出一支龐大艦隊,包括兩艘最新最大的兩棲艦船,在這場大搜救行動中卻無疑的將真正實力都徹底曝光了。
應該說,中國更重視的是搜救機上154名同胞,而不是有意展示軍事實力,但是,派出先進戰艦、展示衛星成像技術,都已經引發了周邊國家的擔憂。這與十年前還很難向邊界以外派遣人員的中國相比,簡直有天壤區別。
中國派出十顆衛星參與搜救
根據情況發展變化和任務需要,在泰國灣待命的中國海軍搜救艦艇,17日晚上開始向新加坡海峽北口集結。
尤其是衛星技術,中國航天中心曝光了中國偵查衛星臨時變軌指定南印度洋實施定位成像技術,這讓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國家震驚不小。定位成像技術,顧名思義就是操控偵查衛星對指定區域實時監控,那么戰時的作用就可想而知了。
美國人此次的確大顯威風,各國出動的清一色都是美制P-3“獵戶座”反潛機,盡管一無所獲,但比起中國的運八和伊爾76似乎更專業更具有效性,這也讓中國看到了自身的短板,奮起直追那也是必然的。
筆者以為,搜救行動既是一場最好的檢閱,同時也讓世界真正知道中國的實力,眼下中國海軍就輸在高性能反潛機上,相信,中國的預警技術世界一流,反潛機終究也難不倒咱,有一點可以說明,現代化戰爭打得就是高科技,海上戰艦再強大,也逃不脫空基的打擊,一旦被鎖定位置,航母大艦隊也避免不了被覆滅的下場。
馬航飛機失蹤最新消息:本周四澳大利亞在南印度洋發現疑似失聯客機殘骸的衛星照片后,這片世界上最杳無人煙的海域立刻成為新一輪搜尋的重點,今天(22日),中國高分一號衛星也在南印度洋海域觀測到疑似漂浮物,長約22米寬約13米,距澳大利亞公布疑似物位置南偏西120公里左右。
另據中國駐馬來西亞使館網站消息:中方有關部門分析發現,該疑似漂浮物呈馬蹄形,中方已向馬來西亞和澳大利亞通報,但目前尚不能確定與失聯客機有關。
今天下午6點多,馬來代理交通部長在例行發布會上宣布,接到一個紙條信息,中國衛星圖剛剛在南線走廊找到一個物件,22米長,30米寬,中方將在幾小時后召開發布會。
隨后,中國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發布消息,據中國資源衛星應用中心、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等對衛星數據研判,18日12點左右獲取的高分一號衛星圖像中,南印度洋海域(南緯44度57分,東經90度13分)觀測到疑似漂浮物,長約22米寬約13米,距澳大利亞公布疑似物位置南偏西120公里左右。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今日就中方通過衛星圖像發現疑似漂浮物后應對工作答記者問,他表示,疑似漂浮物是否與失聯客機有關,尚待進一步分析與核實。
中國衛星回傳圖片
有媒體問及,中國有關部門剛剛公布,通過對衛星獲取的圖像數據進行分析研判,在澳大利亞珀斯西南海域發現疑似漂浮物。中方將采取什么應對措施?
洪磊表示,中方已在第一時間向馬來西亞方面及澳大利亞方面通報上述情況,希望這些數據對搜救工作有所幫助。疑似漂浮物是否與失聯客機有關,尚待進一步分析與核實。中國海空搜救力量正全力趕赴南印度洋有關海域開展搜救行動。
他稱,中方愿繼續與各方密切合作,分享有關信息,全力開展搜救工作。
馬來西亞代理交通部長今天在例行發布會上稱,從昨天開始,搜尋工作暫時沒有特別的發現,今天開始,搜尋區域已經在擴大。在南部走廊的搜尋是非常有挑戰性的,根據澳方確認,天氣狀況也不太好,給搜尋過程帶來很大挑戰。
馬來代理交通部長確認飛機通訊記錄沒有異常,而出于安全考慮,并未公布全部通話信息,希望大家理解。現在所有的合作已經牽扯到了26個國家。
關于今天英國媒體報道飛機通訊存在疑點的說法,他表示,這些都是捕風捉影,不可信。他表示飛機通訊沒有發現異常。
另據BBC報道,今天派往南印度洋搜尋澳方發現疑似物的首架飛機已經返回珀斯基地,未能發現疑似殘骸物體。
澳大利亞副總理特拉斯22日表示,之前發現的疑似殘骸要么已飄走要么沉沒,但“如果說未來有什么東西必然會被發現,那我對這次搜索行動取得成果非常有信心。”他說,澳政府非常嚴肅看待在此次搜索中的責任和義務,搜索目前不設最后期限,除非完全確定找不到任何相關物品。
18日12時許獲取的高分一號衛星圖像中,南印度洋海域觀測到長約22米、寬約13米的疑似漂浮物,距澳大利亞公布疑似物位置南偏西120公里左右。
中方艦船已航行至疑似海區1000海里附近
目前,北京時間14:00,中國空軍派出的兩架伊爾-76運輸機起抵珀斯澳大利亞皇家空軍基地,未來計劃從這里出發參與南印度洋馬航失聯客機的搜尋工作。
馬航失聯客機機長
中國空軍前方搜救指揮官說,兩架飛機共計載有38人,攜帶了光學電子等先進搜索設備,續航時間均為7-8小時,明天就將飛往疑似海域。本次搜救難度較大,預計停留時間將會根據搜尋進展而定。
海上搜救力量方面,剛剛完成南極科考任務的雪龍號科考船已于3月21日晚從澳大利亞西部港口珀斯出發,趕往發現疑似殘骸的海域,從馬六甲海峽和安達曼海附近南下海軍艦艇編隊也在趕往南印度洋海域。
中國海上搜救中心22日表示,截至22日中午12時,中國離疑似海域最近的兩艘艦船:“雪龍”號已航行至距疑似海區1050海里,“中海韶華”輪已航行至距疑似海區1000海里。
同時,中國交通運輸部所屬“海巡01”、“海巡31”、“南海救101”、“南海救115”正向南印度洋方向搜索前進,邊航行、邊搜尋,逐漸向澳方公布的疑似海域靠近。
中國海上搜救中心目前一方面及時與中國駐馬來西亞前方工作組聯系,掌握馬方動態;另一方面與澳大利亞海上搜救機構保持密切聯系,及時掌握搜尋進展,加強協 作、溝通,為“雪龍”號和“中海韶華”輪制定搜尋方案及現場指揮協調等問題。同時,繼續協調中國商船、漁船等其它力量參與搜尋。
據統計,3月21日12時至22日12時,中國海上搜救中心已協調“天麗海”、“蛇口海”、“海青”、“宇華海”、“寶盛”、“盛平海”、“長航吉祥”、“Kappasea”等8艘過往商船在孟加拉灣、印度尼西亞及澳大利亞以西海域進行搜尋,搜尋面積達16273平方公里,并通過農業部漁業局協調在印度洋中部作業的20艘漁船協助搜尋,均未發現可疑情況。
16日馬來西亞政府新聞發布會上,馬民航局總監愛資哈爾丁說,8點11分當失聯客機最后一次和衛星取得聯系的時候很可能表示這架飛機已經降落。
現在唯一一個依據就是8點11分飛機最后向衛星發送了信息,設在英國倫敦的國際海事衛星組織收到了這一組信息。我感覺如果這個能夠確定的話,現在在陸上降落可能性是比較大的,但是也不能完全肯定,因它現在是通信尋址和自動報告系統,這一套系統它需要報告數據非常多。
馬航客機去向成謎
我們大致可以理解成像一條高速公路,主通道帶寬就這么寬,邊上留的這么一條小應急通道,給發動機信息留的,發動機運轉信息包括耗油量、速度、燃油的情況等 等,我仔細從技術上驗證了一下這個東西,主要考核就是說,飛行員能否把整個系統關閉,就是應答機他都可以關掉,他能不能把這個ACARS系統關閉,得出來 的結論是他關不掉。
因你關掉了這個,那個還在報送,結果就留了這么一條,關于發動機運轉的信息通過國際海事衛星收到了,收到了以后起碼證實這個時候它全機是有電的,發動機是工作的,這應該是證實的。
MH370在非標準跑道降落的技術前提
這個飛機機輪子比較多,一邊六個輪子,一共十二個輪子,著陸的時候,不一定是跑道,比較松軟這種沙石地面,像中國新疆、甘肅那種地面,戈壁灘,我相信它也是可以的,但必須是開闊的,要有足夠長度。
這個飛機標準降落長度應該是2600米,它能不能在小于2600米的簡陋機場降落,我個人的感覺,第一個要素就是在那種已經廢棄的跑道上或者是臨時搭建機場跑道上,臨時平一個地方,比較松軟的,但是基礎又比較強的地方,它是可以降落,但是應該有幾個前提條件:
一個是飛行員有這種經驗,他曾經在類似這種地方降落過,這個可以作調查的細節,如果他沒有,他一定飛過模擬器,因飛行員在正式上崗之前訓練過一定飛模擬 器,模擬器是不是選定了飛這樣簡陋機場,現在已經把機長的模擬器沒收了,沒收了給它安裝到另外一個地方,現在正在復原,看看里面的內容到底是怎么樣,他是 不是飛過類似這樣的簡陋機場或者臨時搭建機場這樣的模擬器;
偵察機回傳疑似馬航碎片
第二個很重要的要素就是一定是在燃油即將耗盡的時候再在這種地方降落,因可以相對安全,避免起火;
第三就是飛行員是否有開過滑翔機的經驗,因滑翔機能在沒有地面導航情況下保持一定角度、一定速度平穩降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