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家有一個老式開門櫥,小時候,拉著銅把手打開櫥柜門,于童年的我而言,仿佛是打開了一個百寶箱:午餐肉、香菇肉醬、五香鳳尾魚、糖水桔子、糖水菠蘿、糖水黃桃,方聽、圓聽、大口玻璃瓶,各色罐頭塞滿櫥柜。這些都是外公的“儲備糧”,沒菜的時候可以打牙祭,臨時來了客人留吃飯時可以多添個菜,加個甜點。
在擠擠挨挨的罐頭中間,還塞著幾包方便面,紅底黃邊的紙袋包裝,正面是一大碗飄著蔥花的面。打開來,里面只有一袋樸素的湯粉包,但是吃起來卻是湯頭鮮香,面條彈爽。
我們管方便面叫“泡面”,意為用開水泡了就能吃的面。不過,我更喜歡將方便面煮著吃,而且面湯里要再加些米飯,既是泡面又是泡飯,吸飽了濃濃湯汁的米飯格外鮮美入味,溫暖著我這個愛吃米飯的江南胃。
到了高中,我開始了學校寄宿生涯。每天晚自修結束回到宿舍,是一天中最放松的歡樂時光,大家聊天打鬧,大部分人還要“覓食”。
那會兒正是生長發育迅猛期,下午5點吃過晚飯,晚上睡覺前,又開始饑腸轆轆。于是乎,啃餅干、沖樂口福、泡方便面,寢室里頓時飄散著多種食物混雜的香味。
當時,方便面是大家加餐時的“寵兒”,聞著香嘗著鮮,若是再搭配上一根火腿腸,那真是嗅覺、味蕾和胃的多重享受。由于方便面消耗量大,到了晚上幾乎人手一碗,大家覺得每周從家里帶太麻煩,每天從校門口小店里買又有點小貴不劃算。經過寢室全體會議,一致同意去市場批發,兩人為一組批一箱方便面回來,吃完再由另一組去批發購買。
高中課業緊張,只能利用中午休息時間外出。學校所在是古鎮的盡頭,兩個少女在日頭底下抬著一箱方便面走街串巷過橋,步履匆匆地行走在午后行人稀少的石板路上。雖則手中之物似乎越來越沉,但女孩們心中卻是歡欣的,遐想著晚上寢室“聚餐”時的熱鬧與享用方便面時的滿足,青春的嘴角上揚著……那時候,未開發的古鎮還是寧靜的,充滿著溫暖親切的人間煙火氣;那時候,滿足是簡單的,快樂是純粹的,彌散在午后暖暖的陽光里讓人沉醉。
工作以后,和閨蜜結伴去韓國旅游,作為韓劇粉絲的閨蜜心心念念要吃遍韓劇里的所有美食。第一道,便是那款可以稱之為韓國“國民食物”的方便面。方便面是韓劇中經常出現的元素,甚至讓帥氣、靚麗的男女主人公吃到停不下來,似乎隔著屏幕都能聞到誘人的香味。
未曾想,閨蜜在韓國街頭一隅的便利店里吃著方便面,卻露出不過如此的表情。其實,熒屏上的美,更多是因著人物的魅力、劇情的光芒才會如此熠熠閃耀。
也許,適當保持距離,心中的美就不會幻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