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中國吃貨,用舌頭才能真切地感受到每一個城市的氣息,而宵夜更是了解一個城市靈魂的重要方式。旅途中,往往是在街頭餐館或是夜市里萍水相逢才更能打開心扉,人和人之間的關(guān)系最放松也最親密,只有這樣才是可愛的,也才有了很多人性上的溫暖感覺。有人說,靈魂和肉體總要有一個在深夜尋找美食的路上,才能真正地感受到人間之暢快。
■新快報記者毛靜
達(dá)人 Ring
(海豚家族照相館 品牌總監(jiān))
“去過北京、臺北、首爾、曼谷、圣彼得堡、阿姆斯特丹的小酒館和夜市,喜歡熱鬧,在和朋友去喝一杯的同時,會和當(dāng)?shù)厝艘黄鹆奶旄惺墚?dāng)?shù)氐姆諊!?/p>
對話Ring
新快報:對你而言,街頭大排檔意味著什么?
Ring:我父親在90年代初期曾短暫下海經(jīng)商,在廣州三元里開大排檔,我八九歲站在檔口邊上拉客,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嚟哩度食飯啦”,做大排檔生意看著熱鬧,其實很辛苦。現(xiàn)在看見大排檔,我就覺得很親切,大排檔人氣足、鍋氣夠、上菜快,可以卷起袖子來吆喝、放肆喝酒,這種物美價廉的市井美味,夠接地氣。
新快報:有沒有讓你印象比較深的深夜酒館?
Ring:我記得在廣州善居酒屋,一進(jìn)店門,店長熟絡(luò)地打招呼,不用多說就知道我們喜歡坐哪里,還幫我們上熱毛巾、小菜,然后開始有一搭沒一搭地聊天,特別放松。剛開始那會兒,老板還沒那么忙,經(jīng)常會在店里跟客人聊天,印象很深是我第一次吃他們家拉面的時候,老板問我“要30秒、45秒、還是60秒”,我才知道原來拉面還可以根據(jù)時間來選擇喜歡的口感。
喜歡街頭小巷的煙火氣
擼串、剝花生毛豆、吃麻辣燙小龍蝦、泡面加蛋……在市井小街巷弄里的夜生活,大多都是煙火繚繞的檔口,其實宵夜就是當(dāng)代中國人的生活方式之一。所以不管吃的是什么,每一縷熱氣,都是真實的人間煙火,也是中國人地道的生活。對此,Ring表示最喜歡的就是逛臺北夜市,那里是草根飲食文化的薈萃地,種類繁多到讓人大呼眼闊肚窄,油腰子、鹽酥雞、鵝肉、虱目魚肚、豬血糕等都是至愛的美食。
對于在尋覓美食過程中所能得到的治愈,Ring深有體會地說:“在臺北的夜市里能感受到不一樣的人情味。在那里不管你是買什么的,哪怕是一塊豬血糕,店家都不會怠慢你,是有發(fā)自內(nèi)心的那種真誠。即便是小小的一個攤位,都會收拾得井井有條,也很樂意與你分享他們美食的緣來。其實在臺北很多小店都是百年老店,一家店傳承了三代人,很有可能你在巷子里遇到的紅豆湯店,都是靠手工勞作堅持古傳秘方這樣一代代繼承下來的,一般這種小店也是很少做連鎖和擴張的,他們更追求原汁原味。”
屬于TA 深夜食堂的小故事
去年9月,凌晨時分在北京鐘鼓樓附近擼串,正吃得香,隔壁小龍蝦檔的老板突然問Ring:“你是廣東人嗎?我請你吃蝦喝酒,不收錢!”
其實那時候Ring他們都怕訛詐,但還是帶著疑惑又開心的心情蹭了各種口味的小龍蝦,還喝了不少啤酒,最后真的沒收錢,整桌免費。原來老板是個清遠(yuǎn)人,在北京打拼,白天在無公害蔬果公司上班,晚上憑著自己的興趣和結(jié)識款待朋友的想法開了這家店。幾天后的周末,Ring又帶了一些朋友過去,老板親自下廚,一大桌子菜簡直是星級酒店出品的,全都是家鄉(xiāng)味道,讓一群在北京的廣東人感到格外親切。老板不單熱情招待,還又免了他們那桌子單……好多人聽了都覺得匪夷所思,為何又免單,真沒有任何企圖?但事情就是這么簡單而溫暖地發(fā)生了。
達(dá)人 Winter
(某電視臺實習(xí)記者)
“作為一名‘宰相肚子里能吃船’的吃貨,踏破了鐵鞋,只為找一盤不在揚州的炒飯。我的美食地圖從杭州、蘇州、上海、南京、重慶、廈門、南寧、廣州、港澳、臺北、高雄、臺中、臺南,到河內(nèi)、胡志明、暹粒、曼谷、清邁、檳城、馬六甲、吉隆坡、蘭卡威、瑯勃拉邦……”
對話Winter
新快報:除了解決飲食需求,吸引你選擇深夜去小餐館/夜市的理由是什么?
Winter:很喜歡那里的氛圍,也很想感受一下當(dāng)?shù)刈顬榈氐赖娜宋沫h(huán)境。
新快報:對你而言,街頭大排檔意味著什么?
Winter:放松、相聚,哈哈!因為感覺只有在大排檔吃飯才不會被各種約束,身邊的朋友們都超喜歡在大排檔聚餐,聊天。
慰藉每個疲憊的旅人
當(dāng)能深入到這個城市的小餐館、佳肴之地,感覺實際上是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在拉進(jìn)。對此,Winter頗有感觸地說:“我們出去旅行,并不是單純地‘觀光’,我覺得更重要的是體驗當(dāng)?shù)厝说纳?深入到人群之中去感受。時刻保持對‘本地究竟愛吃什么’的好奇,以這樣的方式去尋巷覓食,真的會收獲很多樂趣。”
對于Winter來說,旅行就是一個一直嘗新的過程,她說:“我不僅會對食物覺得好奇,對遇見的人也是。每次我都會觀察進(jìn)來吃飯的人的衣著、神態(tài)和表情。猜測他們是什么職業(yè),因為什么事情和其他人交談起來,期間會發(fā)生什么故事。再猜測著這是一間多少年字號的店,老板娘的手藝是否真的如當(dāng)?shù)厝怂f的那么好。運氣好的話,可以和她搭上幾句話,興許今晚會有什么故事發(fā)生。”
也許與裝潢豪華的西餐廳,或者連鎖餐廳相比,深夜里的小餐館看起來樸素,甚至有些破舊,但是有一種煙火氣。每到一座城市的夜晚,Winter都會惦念著找一個美食的落腳點,好像這已經(jīng)成為一種習(xí)慣。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在瑯勃拉邦的燒烤大排檔,一條小巷子擠滿了吃燒烤的外國臉孔。當(dāng)聽到我和朋友說普通話時,隔壁兩張桌的人都回頭攀談。一邊是中年旅游團大叔大媽,一邊是出來做課程研究的大一學(xué)生團,因為一個小小的燒烤攤,認(rèn)識了彼此,還十分投緣,暢聊了許久。那時我們在窮游,旅費剛好告急,大媽還很熱心地遞過來幾根烤雞腿和烤魚,心里別提有多感動。”
屬于TA 深夜食堂的小故事
走過的幾個東南亞國家,都有不少華裔,也有不少唐人街。特別在異國他鄉(xiāng),吃到十分中式的食物時,就會有點想家。印象深刻的有兩次,一次在檳城的汕頭街,吃上一碗熱乎的云吞,很滿足。一次是在柬埔寨,吃到旅店老板做的揚州炒飯,他是第三代華人,雖然繼承了做“揚州炒飯”的手藝,但卻是一個漢語初學(xué)者。我心想,原來揚州炒飯早已不在揚州。那段時間一直聽林宥嘉的《唐人街》,就開始領(lǐng)悟,對全球華人來說,屬于他們的“云吞”、“揚州炒飯””已經(jīng)變成一種對家的牽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