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老壇子,從我記事時起它便安安靜靜地待在廚房的角落里,它從來不像其他的餐具廚具每日都會在固定的時間、固定的位置、發出固定的聲響,以至于當鍋碗瓢盆產生獨特的律動時,我都會不自覺的產生饑餓的感覺。
這只壇子,醬紫色,圓底、腹鼓,縮頸,和世面上的壇子沒有什么區別,當我開始關注這個土陶制作的壇子時,它已經陪伴了這個家27年。據母親說這是她當時的嫁妝,而更令我驚奇的是這只泡菜壇子也承載了母親成長的記憶,如今在家里沒人記得它具體的年歲或許這件其貌不揚的老壇子還真是件“傳家寶”。
這只老壇子,每年都是內藏乾坤,豐富的內容是炒菜的佐料、是佐餐的小菜。每年3月,母親便開始著手準備新年的泡菜,芥菜、白蘿卜、胭脂蘿卜、卷心菜、紅辣椒、小米椒、老姜豇豆,除去雜質,用清水洗凈,鋪在簸箕里曬干水分。
再將老鹽水倒入壇內,下白酒、白糖、鹽、老姜、辣椒、花椒等十數香料攪勻,再裝芥菜、白蘿卜、胭脂蘿卜、卷心菜、豇豆,用篾片卡緊,蓋上壇蓋,摻足壇屏沿水,剩下的就交給時間等待美味慢慢成型。
自家腌制的泡菜,從老壇子里撈出來,一般來說切成小塊,放進或碗或碟子里加點麻油,當作喝粥的佐餐小菜就著吃。
家里來了客人,母親就會到集市買條魚、買只鴨、割點肉,再從壇子里撈些姜、辣椒、豇豆、酸菜這就是宴請好友最佳的家常小菜。
魚香肉絲、肉末豇豆,泡蘿卜老鴨湯,還有母親最拿手的酸菜魚,將魚和泡菜燉在一起,出鍋時加點小蔥淋上熱油,頓時香味四溢,滿屋酸辣的滋味如今想起來都是口舌生津。
空白
一個故事一段話
出自農家婦女之手
有著近兩千年的悠久傳承泡菜味道
泡菜歷史悠久,相傳早在公元220年的三國時期川中的家庭婦女就開始泡制酸菜,歷經近2000年的探索和總結,成就了當今中國小菜的巔峰之作——四川泡菜。
四川泡菜發源于農家,出自于家庭婦女之手。從前制作泡菜與紡紗織布、納鞋底做布鞋、用針線繡花等一同視為一個姑娘出嫁后能否持家的基本技能。姑娘如果制作的泡菜十分出色,在她出嫁時娘家會將泡菜作為陪嫁,一是炫耀娘家教女有方,二是向婆家證明所嫁之女并非等閑之輩。
時過境遷,當古老的傳統成為人們的記憶時, 四川泡菜從普通百姓的一日三餐到各種不同檔次的類宴席、從佐餐小菜到風味小吃,隨著人們的對口腹之欲更高層次的需求變得越發的稀奇多樣。
泡菜歷經千年的演變,首發泡制的祖先們做夢都不會想到,四川泡菜發展到今天還能泡葷菜!只要是葷菜,有相當部分都可以制成泡菜風味單獨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