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非洲黑人們都紛紛表示來了中國才曬黑,這片神秘大陸已經被高溫徹底征服。除了空調、Wifi和冰鎮西瓜,“烈日灼心”的你還需要一份來自南極的清涼問候。
《南極料理人》這部電影,改編自曾經擔任日本南極觀測隊廚師的西村淳根據自身經歷創作而成的《有趣的南極料理人》。
影片講述了本是海員廚師的西村淳(堺雅人飾演)陰差陽錯,頂替他人被派到了冰天雪地的南極圓頂富士基地為七名考察隊隊員擔任廚師。
可以說是南極版《炊事班的故事》了。
看看窗外的艷陽天,再回過頭來看看屏幕前的這茫茫白雪,簡直讓人透心涼。
南極除了雪還是雪,所以隊員們的日常生活除了吃喝拉撒
借著研究“中國文化”的名義光明正大打麻將
和跟著錄像帶里只穿背心的小姐姐們做做操之外
就只有玩(kao)雪(cha)了。
會像這樣只穿內褲光著膀子在冰天雪地里留下零下70度的紀念。
每天被這個大蒸籠牢牢罩住的菌菌表示也好想光著膀子在雪地里撒野一番~
當然,很有可能會被當神經病。
氣象員考察的時候則需要撈幾根30萬年前凝結而成的巨型冰棍
留下這根冰棍讓我來:可以舔整個夏天了。
還有像這樣舉著火把(其實是烤肉)在雪野里你追我趕的激情場面。
得空了,就把果醬灑在地面上畫線圍成棒球場。當然,在吃貨的眼里,這就是可食用的純天然沙冰。
突然覺得拿半個西瓜挖著吃都弱爆了,在南極挖土(雪)吃才是真正的強者啊。
盡管如此,在一無所有的南極,每個人感受最深的還是孤獨和生活的乏味,吃飯就成了這淡如白開水一般的生活里添加的調味料,也成為聯系八個寂寞老男人的情感紐帶。
隊員們看到中國菜時會一搶而空。
也會神情嚴肅、盛裝以待吃西餐,來回應世界各地的基地對慶祝南極進入冬至模式的慶祝。
不過日常吃的最多的還是日本料理,性冷淡的風格可以說是炎炎夏日挽救食欲的最強者
干凈清爽的小份菜肴精致而又下飯
涼涼的飯團更是解救了夏天一打開電飯鍋就熱氣撲來的恐懼。
和日影中最經典的冷幽默搭配,瞬間降溫10度。
比如眾人得知前團隊遺留下來了一批伊勢海蝦后,心情異常激動,強烈要求西村做成油炸大蝦。
西村“刺身更好吃”的建議便飄散在茫茫雪野里……
結果當這盤巨大無比的大炸蝦端上餐桌,大家紛紛傻了眼。
嗯,凝重的表情無一不在后悔著:果然還是做成刺身更好。
沒辦法,自己選的料理跪著也要吃完。
還有當西村問本想吃什么時,本說想吃厚厚的肉。于是西村神通廣大地找來了一塊巨型牛肉。
但是在沸點只有85℃,連拉面芯子都煮不熟的南極,烤熟這樣一塊肉難度可想而知,結果就出現了上圖舉著烤肉你追我趕的畫面。
最后,當外焦里嫩的肉被呈到眾人眼前時,本一愣,說“這可是在南極啊”
而一輩子不能沒有拉面的氣象學家在得知拉面吃完后,面如菜色,對著大如盤的帝王蟹甚至都無法下咽。
雖說在米面等主食缺乏的情況下,滿地都是的帝王蟹就顯得廉價了一些,可畢竟這是一只蟹腿都有一兩肉的帝王蟹啊!
菌菌表示一起組團去南極挖帝王蟹吧。
然后,夜深人靜之時,他就敲開了西村的門,訴衷腸:
可是沒有辦法啊,堿水用完了。
在一番“堿水就是含有碳酸的水”的理科之光——本的提醒下,西村猛然醒悟,終于做出了手工拉面。
清湯打底,豚骨蔬菜、筍干作料,就是人生最大的滿足了。
所以當另外兩人跑過來興奮地大叫著“有極光”時,眾人抬頭看了看他們,又低下頭自顧自吃面,幽幽說一句:
“面不吃就涼了”
果然都是最高級別的吃貨啊
一盤普普通通的炸雞塊更是淚點的引爆線。
因為隨身攜帶的女兒掉的牙齒在隊友打鬧時不幸掉落,西村悶悶不樂,把自己關在房里,結果隊友們自己做了一頓飯給他,其中就有炸雞塊,西村吃到時的表情如下:
內心OS:和自己經常嫌棄的妻子做的雞塊一樣難吃啊。
可是,好懷念啊,這是家的味道,是用了心的味道。
用心烹飪料理幾乎是每一部美食電影的永恒主題。不論生活有多糟糕,把料理人的心放進最簡單的食物,那么在吃到食物的一瞬間,生活中的所有不快都能一掃而光,平凡的生活也因此變得有滋有味起來。
《南極料理人》也不例外。
當眾人從一開始渴望逃離到漸漸熟悉和習慣這片荒野之地,食物的缺乏、生活的不便都不能阻止西村用各種辦法去料理已有的食材來滿足每個人的需求。
吃到好吃的,那么每個人的臉上都會露出開心和幸福的表情。
吃,就是這么簡單。
雖然最后還是免不了小小的雞湯一把,不過在這頹喪的夏日,喝上一碗來自南極的冰鎮雞湯,好像又可以面對如驕陽般殘酷的生活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