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肉泡饃,在西安當地人一般吃兩種,一種叫羊肉煮饃,一種叫小炒,本人就喜歡小炒。上圖說話。
羊肉泡饃
就羊肉煮饃來說,分為:優質和普通兩種,味道一樣只是羊肉和輔料多少來區分的。
吃之前,先是很逍遙的掰饃過程。
掰饃
這就是很多當地人喜歡的羊肉小炒。更多的時候在回民泡饃館子里聽見的一聲:師傅,小炒,干撥!干撥=湯要少。
小炒
在這里要特別介紹一下泡饃的主要材料:饃。
其實就是燒餅,這種燒餅不全熟,六成熟是標準,剩下四成是煮饃的時候完成。
以前老西安人喜歡另外一種吃法,就是發面的燒餅用羊肉湯澆熱,家羊肉吃食,現在已經很少了,只在極個別的館子里才有。
饃
不得不介紹的是吃泡饃配個的小菜、佐料:糖蒜辣子醬。
小小的糖蒜,別有風味啊!朋友們如果在品嘗泡饃的時候一定要試一試啊,女孩子不要怕糖蒜的味道哈,吃完扔一塊口香糖到嘴里就可以了哦。
糖蒜
西安還有一種泡饃,那就是大多數漢民愛吃的——葫蘆頭泡饃。記得賈平凹先生說過:我最愛吃的就是南院門的葫蘆頭泡饃。
他所用的饃,就是前面說的發面饃。西安本地人把這種做法叫:冒。
葫蘆頭泡饃
肉夾饃,是肉夾于饃的簡稱,屬于西安土話。
夾在饃里的肉是很講究的,佐料據說要有七八種,加上上好的五花肉文火慢燉五個小時左右,出來的肉才能噴香繞口哈。
燉肉的湯要越老越好,西安很多老字號的店鋪,湯火甚至上百年沒有熄滅過,這只是傳說。
肉夾饃
西安人把做燒餅叫做:打饃。
看似簡單,其實技術含量還是很高的。面粉的好壞、和面的軟硬、火的大小都很關鍵。
皮酥里嫩,饃之關鍵。此饃還有一個雅號:白吉餅。
打饃
剁肉。
這個也很關鍵,肉不能剁得太小,也不能過于大,要適中,像黃豆大小就可以了。那樣才能體現出鹵肉的全味。
剁肉
肉夾饃,在西安一般和涼皮搭配,加上一碗小米稀飯就更——遼雜列!
小米稀飯
再來一張
在西安還有一種夾饃,是寶雞地區岐山人民智慧的結晶。
大名:岐山臊子肉夾饃。
所用饃和上面所述一樣的,區別在于肉里面加了辣椒和岐山當地的醋。
岐山肉夾饃
八寶稀飯。
西安人一般把它叫:滲縫縫。言下之意就是吃飽之前把胃里空余的地方用稀飯填滿。
有點意思吧!
八寶稀飯
剛剛忘記列,耶斯額最愛吃滴一種夾饃!
孜然夾饃
最近幾年才有的一種夾饃,也很好吃,營養還生批子豐富!
鵝肝夾饃
吃這種東西的在西安大多是女娃娃。
但是,的確好吃。多放點蒜苗,辣子,饞活很!
炒涼粉
麻食在西安分三種吃法,燴麻食、炒麻食、涼拌麻食。
燴麻食
看列就知道秦始皇滴兵吃滴撒,背上一個這樣地鍋盔,走上三個月也不怕么撒吃滴......
鍋盔
兩個熱蒸饃,一盆燴菜,這揍思咱老陜!
陜西燴菜
這個吃法源自于咸陽乾州(乾縣)。
鍋盔夾辣子
乾州有三寶:鍋盔、掛面、豆腐腦。乾州的手工掛面用來做酣水面味道正啊!
過年的時候,乾州地界的家家戶戶基本上招待客人就是這種酣水面,講究的是:薄、勁、光、酸、辣、香、煎、稀、旺。這和岐山臊子面的講究是一樣的。
酣水面
再來兩張!
乾州酣水面
西安這個地方曾經是中國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所以有些東西并非陜西人獨創,但多年的演變已經變成了擁有自己特色的美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