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潯,江南水鄉六大古鎮之一,也是江南唯一的有中西合壁格局的水鄉古鎮中式的大氣典雅,西式的洋氣歐化兼具。建鎮700余年,這里人文景觀和古跡眾多,名人輩出。據《江南園林志》云:“以一鎮之地,而擁有五園,且皆為巨構,實江南所罕見。”南潯是一個罕見的一個巨富之鎮,最盛時有大小園林20余座。其中的小蓮莊,便是其中的翹楚之作。
小蓮莊是晚清南潯“四象”之首劉鏞的私家花園,始建于1885年,后經四十年的經營,由其孫劉承干于1924年全面建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占地27畝,因慕元末湖州籍大書畫家趙孟頫所建蓮花莊之名,故稱小蓮莊。位于鷓鴣溪畔,粉墻黛瓦,蓮池曲橋,奇峰怪石,讓人品味到“雖由人作,宛如天開”的意境。
小蓮莊就在鷓鴣溪邊,因為江南水鄉主要靠水上交通,這條河道跟運河相通,當年的舟船可以直接這邊上河埠頭靠岸,進入小蓮莊。這樣的排場,也是主人身份地位的象征。
正逢江南進入雨季,淅淅瀝瀝下了一天。初夏溫潤微涼的雨水倒和南潯的細膩溫婉相得益彰,煙雨江南,可遇不可求。
小蓮莊由外園、內園及劉氏家廟三部分組成,向以“園中園”聞名遐邇。園林構思精巧,園林主體為十畝荷花池。外園有荷花池,亭榭樓閣,曲橋長廊,環繞池周,傍水而建。橋畔古木扶疏,藤蘿蔓布。北岸建有六角亭,隱于垂柳翠竹之間,極富江南水鄉情趣。若遇荷花盛開,紫藤纏繞,想必是極美的。
雖說名叫“小蓮莊”,但眼前這氣勢懾人的“接天蓮葉無窮碧”,頗有與靈秀江南不相符的豪氣干云。南潯古鎮迷宮般的阡陌小巷中,竟藏著如此開闊大氣的一座私家園林,讓人震驚。
一雨池塘水面中,淡磨明鏡照檐楹。
東風忽起垂楊舞,更作荷心萬點聲。
沿著鷓鴣溪上的檐廊走進小蓮莊,眼前便是一大片開闊的荷花池,此時正值初夏,雖還見不到映日的荷花,可碧綠的荷葉早已占滿了整片池塘。走過碑刻長廊和凈香詩窟,走過扇亭,沿著溪曲廊便到了“退修小榭”。臨蓮池而建,形成獨特的凹字形,突伸部分自成小廂,稱耳房。后廳有暗廊,與兩側曲廊相連。退修乃退而思之,休身養性之義。江南園林中,我最愛的建筑就是水榭,小巧精致,臨池而建,靠坐在水榭上,看風吹荷葉,聽雨打芭蕉,是多么浪漫而富有詩意的事。
“退修小榭”另一頭連著的依舊是一段曲折的長廊,長廊盡頭曲徑通幽處,又是一個園中之園。這面積不大的內園與外園以粉墻相隔,仿唐代詩人杜牧《山行》詩意,疊石為山,設曲布水,松徑一灣,楓林四匝,沿著蜿蜒小徑登至頂處,又可柳暗花明地望見外園開闊的荷花池。
于古木扶疏之間,整片荷花池和對岸的亭臺樓閣在視野里一覽無余,能明顯地望見那一棟叫做“東升閣”的西洋式樓房,紅磚,拱廊,百葉窗,在那一片黑瓦白墻中顯得格外醒目靚麗。這是一幢充滿法國風情的中西合璧建筑,因為早晨可在樓上看到旭日東升,所以叫“東升閣”。按照封建傳統,一般大戶人家女子是不能隨便拋頭露面的,東升閣便是專供劉氏女眷觀賞休閑的場所,故又稱“小姐樓”。建筑風格上的中西合壁一直是南潯的一大特色,比如眼前這小蓮莊里的小姐樓。沒有一絲不中不洋的荒謬,中西平衡地恰到好處,可見當時建造此處時,設計師必定煞費苦心。
小蓮莊的主建筑群劉氏家廟是劉氏家族祭祀祖先之所。在南潯的其他富家里,最多也只有祠堂,沒有家廟,唯有劉氏一族至今還保留著如此完好的家廟,足可見劉氏家族的顯赫。據說,劉氏后人直到今天,每年都會抽空前來此地,祭祖追思。
劉鏞祖上曾經做過銅匠,開銅匠鋪于絲行埭,后來經營蠶絲生意成為江南巨富,位居南潯四象之首。劉氏家族雖是家財萬貫的紅頂商人,卻輕富重文,竭力鼓勵子孫念書做官。劉家四公子中,英年早逝的長子劉安瀾生前精通詩詞;次子劉錦藻精文史之學,是甲午科進士、欽加三品銜;三子劉安泩正一品封典;四子劉安溥是國子監生,欽加三品銜;而長孫劉承干更是一個嗜書如命的藏書大家,與小蓮莊隔溪相望的嘉業堂藏書樓便是劉承干為了藏書而建。
光緒三年,河南、江西等地發生水災,劉鏞出資30萬兩白銀用來賑災,于是有了眼前這皇帝賜建了“樂善好施”牌坊。 劉鏞的長子劉安瀾,官居一品工部郎中,但是英年早逝,他的夫人劉邱氏卻為分守寡,終身不改嫁,于是有了后面的這座貞節牌坊即“欽旌節孝”坊。
在家廟的西側為劉氏義莊,建于1922年,在義莊天井內植有古桂兩株,故名“桂花廳”。后廳為忠孝祠,供奉劉氏十世祖宋侍郎忠公劉漢弼遺像,現為“叔萍獎學金成就展覽館。義莊西側與嘉業堂藏書樓毗鄰,藏書樓東護河旁是劉氏家廟甬道,兩旁植百年古樟,中鋪青石板,彰顯舊時氣派的同時、也愈感幽深肅穆。
如今的亦莊,承擔起了小蓮莊后花園的職責。逛累的游客,可以在河道邊的長椅坐下小憩一會,或品一杯香茗嘆浮生半日閑。我們看著河道被雨水激起澎湃的水花,仿佛內心被南潯前塵往事喚起的波瀾。小小南潯,竟不動聲色地深藏那么多故事,讓人意外,更讓人動容。
我采集了關于南潯古鎮的旅游靈感,這里適合與所有人共同體驗。
全年來玩最佳。
除此之外,我還提到了...
推薦景點:
小蓮莊
樂途旅游網與樂途靈感旅行家:雪梨醬 更新:2017.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