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張居正傳》說張居正:“戒游宴以重起居,專精 神以廣圣嗣,節賞賚以省浮費,卻 珍玩以端好尚,親萬幾以明庶政, 勤講學以資治理。”從生活、做人、品行、健康、政事、讀書,全方面給出了肯定的評價。張居正作為萬歷內閣首輔,也確實不愧為明朝最卓越的政治家、改革家,堪當宰相之杰的美譽。
萬歷小皇帝10歲登基,政務全仰仗張居正定奪處理。張居正也是不負所托,堪當大任,開創了“萬歷新政”,挽狂瀾于既倒,張居正稱得上是大明王朝的一顆速效救心丸,沒有張居正,明朝的氣數或許會更早耗盡。今天,我們不談張居正的光榮偉大和正確,因為那是不容辯駁,無人不敬的。瑕不掩瑜,我們卻非要說一說這“瑜中之瑕”。
帝師是張居正諸多身份中分量很重的一個,張居正盡職盡責,對萬歷的教導和關懷無微不至,大到朝廷政事,小到宮中細節,張居正無一遺漏,都要親力親為,不厭其煩,一一為小皇帝講說指導。
在張居正的悉心教導下,萬歷皇帝改掉了不少惡習。史料記載,一年元宵節,小皇帝一時興起,想在宮中搞個元宵燈會。張居正以“新政初行,財政緊張”為由,勸說萬歷不要鋪張浪費。萬歷思考片刻,明白了張先生的良苦用心,聽從了老師的勸誡。諸如此類,不勝枚舉。
張居正雖常勸誡皇帝要知民苦,不可鋪張浪費,但是他自己的生活卻極為奢華。比如,他那頂知名的32抬大轎,堪稱世界之最。
中國古代,轎子往往就是身份的象征,所以轎子分為2人抬,4人抬和8人抬,所謂“八抬大轎”,那已經是朝廷大員,身份極為高貴的人才能享用的了。但是,張居正的轎子,那可是轎子中的勞斯萊斯,到讓底有多奢華,讓我們細細道來。
萬歷六年,張居正奉旨回湖北江陵老家料理父親的喪事,一行人浩浩蕩蕩,甚是風光,不但有肅靜回避的儀仗隊,還有一隊鳥銃手擔當護衛。鳥銃在當時可是先進武器,一個官員出行,動用國家武器庫先進武器護航,也真是夠威風的。但是相比于上文咱們提到了32人大轎,這都不算什么。
張居正回鄉所乘的轎子是古今罕見的32大轎,據說面積有50多平米,臥室、客廳、衛生間,一應俱全,這簡直就是一棟行走的豪宅啊!而且為了方便伺候張大人起居,轎內還配有兩個“服務人員”。
在我們感嘆甚至斥責張居正的高調和鋪張的同時,也可以為他找到“正當理由”。據記載,從北京到江陵,一千多里路,往返用時三個月,在張居正離京期間,朝廷內凡有大事要事,萬歷都要派快馬送給張大人定奪。也就是說,縱然在路上,張居正還是需要處理政務的。所以轎子豪華舒適一點,也是方便他工作,正常的轎子也確實不能伏案批閱。而且,張居正此行回鄉,是皇帝恩準,這般陣仗,皇帝自然也知曉,應該也是皇帝感念其恩德,特意恩賜的。
腦洞大開,和無知說拜拜在!喜歡就關注吧!更多內容歡迎關注同名“小白兔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