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稚柳(1910-1997),原名稚,字稚柳,后以字行,晚號壯暮翁,齋名魚飲溪堂、杜齋、煙江樓、苦篁齋。江蘇常州人。擅長書法及古書畫的鑒定。初與張珩(張蔥玉)齊名,世有“北張南謝”之說。
歷任上海市文物保護委員會編纂、副主任、上海市博物館顧問、中國美協理事、上海分會副主席、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上海分會副主席、國家文物局全國古代書畫鑒定小組組長、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等。著有《敦煌石室記》、《敦煌藝術敘錄》、《水墨畫》等,編有《唐五代宋元名跡》等。
謝稚柳的繪畫,沒有名師傳授,屬于自學成才。他初學明代畫家陳洪綬,早年書畫一副老蓮作派,后由此上溯到宋代繪畫,畫風一變。繼而又著力五代的董源、巨然,下行至元明清諸家,與張大千去敦煌考察后畫風又一變。晚年研究徐熙落墨法,畫風再一變,由工筆細寫轉向豪放寫意,色彩由淡雅轉向濃烈。此時對張旭書法產生濃厚興趣,由學懷素、黃山谷改學張旭,書風也為之大變。他一生舉辦個人畫展近二十次,在書畫界產生了很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