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訊(見習記者 陳荷)期末考試結束,成都的中小學生卸下一學期的疲憊,切換到了輕松愉快的暑假模式,不過從7月21日開始,有不少孩子卻頂著烈日走進位于泡桐樹中學的考場,參加2017年四川省社會藝術水平(美術、書法類)等級考試,此次考試將持續到24日,每天分上下午兩場進行。
記者一早來到考試現場,天氣十分炎熱,現場也同樣火熱,只見人頭攢動,摩肩接踵,被前來考試的家長和孩子擠得滿滿當當。前來考試的考生年紀都很小,大多數都在上小學,家長們悉心陪伴在旁,有的在替他們整理畫板,有的在輕聲叮囑注意事項。
一個數字:
四川3萬人次參加社會藝術水平考級
近些年來,四川省藝術等級考試的報名人數逐年增長,每年成都市的考生人數也位居全省前列。記者采訪到了負責此次考級工作的主要負責人臧迎霞,她介紹說,“今年整個四川省有三萬多人報名參加此次藝術水平考級,創歷史最高紀錄。成都的報名人數在1萬5千人次左右,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000多人。
據了解,小學生是藝術等級考試的“主力軍”,而參加考試的考生也漸漸呈現出低齡化的趨勢。這次報名中,最小的孩子只有3-4歲,考的是西畫2級,而最大的是一位60多歲的老人,過來考毛筆十級。
雖然孩子年紀小,可是很多都是出入等級考試考場的“過來人”了。一位匆匆趕來的學生家長告訴記者,自己的孩子不僅要考書法,還在練習鋼琴,也準備參加樂器的等級考試。
一場轉變:
興趣是學藝術的主要原因
記者在現場碰到了一位藝術培訓機構的王老師,他平時教小孩子吉他和鋼琴等樂器。據他介紹,小孩在培訓機構學樂器,一般一周上兩節課,一次上1個小時左右。在平時的工作中,他還觀察到,目前在成都,越來越多的孩子利用課余時間學習藝術科目。而孩子們過來學習的原因,大多數還是因為自己感興趣,是真正喜歡才來學。“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現象和趨勢。”
一位學生姓李的家長告訴記者,自己的小孩今年8歲,今天來考的是西畫三級。“她是性格比較安靜的孩子,能夠沉下心來去做一件事情,自己平時又特別喜歡畫畫,就送她去跟興趣班學習了。”一旁的小朋友興奮地說,“我學畫已經三年了,最喜歡畫的是海上日出,覺得特別好看又很浪漫。” 也有不少家長認為,藝術考級是對孩子成長的一種記錄方式,想通過考級的方式知道孩子學了這么久,今年跟去年相比有沒有進步。“看著他一級一級地考下來,覺得成長了不少,十分欣慰。”
當然,帶孩子前來考級的家長中也有部分持功利化因素和攀比心理,市民趙先生說,“看著孩子的同班同學都來考藝術等級了,我們也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就給孩子報了名。好在他還挺爭氣,已經過了五級了。”
一種現象:
社會普遍開始重視藝術教育
教育部在2008年取消了藝術等級認證證書在升學時加分政策,成都市的學校是否能夠加分呢?負責人臧迎霞解釋說,對于社會藝術等級證書在升學考試中是否能夠加分,各個學校沒有硬性的規定,有些學校需要看,有些不需要。雖然不一定能夠加分,家長、孩子對藝術考級的熱情卻愈發高漲。
在現場主持工作的四川省文化館黨總支書記、副館長呂騎鏵接受了記者的采訪,他分析認為,“藝術考級工作是對全民藝術普及效果的一次集中檢驗,今年報名參考的學生創歷年之最,充分反映了全民藝術普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當今時代,家長、學校對孩子的藝術教育和培養給予了極大的關注,反映社會普遍開始重視藝術教育。今后省文化館還要繼續做好全民藝術教育普及工作,不僅要讓藝術進學校,還要進工地,進機關。”
據了解,在考試期間,省文化館還組織了專業安保人員維持考場秩序,同時,安排了家長休息室,成立醫療應急小組,對高溫天氣考生和家長出現的不適狀況進行及時治療。等級考試的成績在八月底評定完畢,通過的考生在九月底即可拿到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