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揚
范揚,1955年1月生于香港,祖籍江蘇南通。1972年入南通市工藝美術研究所。1982年畢業于南京師范學院美術系。曾任南京師范大學美術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現為中國國家畫院國畫院副院長,中國國家畫院博士后導師,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生導師,兼任南京書畫院院長、金陵美術館館長,文化部優秀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白頭雙棲
范揚先生在當代中國畫壇富有盛名,從1984年創作的大幅主題性作品《支前》獲第六屆全國美展銅獎開始,幾十年來,他在藝術上激情涌發,以開闊的思想觀念不斷探索,筆耕不輟。他的畫路寬廣,山水、花鳥、人物皆長,寫意、工筆、書法跨界貫通,喜歡在表現題材和形式語言上多做嘗試,從挑戰自我出發,達到得心應手的境界,大幅創作與精致小品均追求意境之美和筆墨品質,以高產的積累和鮮明的個性成為當代中國畫藝術開拓創新的一位重要代表。本次展覽展示了他不同類型的精品150余件,是他多種手筆的一次匯集,以作同道交流,并供觀眾激賞。
蝶戀花
以中國畫的當代發展為理想,范揚一方面堅持深研傳統、廣收博取,體現出一種從融通到轉化的學術智慧;一方面堅持深入生活,神游自然,以捕捉和表現物象的“神態”為追求,敏銳感受萬物生命的情狀,把握創作感興的“禪機”,取象造型視角新穎,出其不意,構勢造境落落大方,清朗暢懷,用筆用墨用彩渾然貫氣,語言節奏與情感節奏交相迸發,在筆墨語言上自成鮮明的體格,煥發出生機蓬勃的時代氣象。
雞冠花牽牛
在山水畫創作上,他承繼宋元以降大山大水的傳統,朝向“筆厚墨沉”的美學境界。他在走進大自然之時暢開胸襟,直接體驗自然給予的啟迪,體察造化之妙。他所畫的山水不拘地域之限,以超越傳統的視角既畫純粹自然的山水,也畫與田園、村鎮乃至都市關聯的山水,體現出一種具有當代視野的“大山水觀”。近十年來,他在對景寫生上尤下工夫,從太行到巴蜀,從皖南到云貴,從國內到海外,臨場所感,逸興盎然,性情所致,筆不能收,寫生數量巨大,畫出了可觀、可居、可游的山水情境。“寫生范揚”一詞,不僅表現了他在山水寫生上拓開的新途,也表明他在“寫生”與“創作”同一性上所達到的精湛水平和時代高度。
靈芝蜻蜓
在人物和花鳥上,范揚也同樣信手拈來,皆成文章。他的花鳥畫章法別致,意態不凡,在筆線、墨色與色彩上放松自如,花鳥形象與形式語言都散發出活潑生機。在人物畫上,他既有用濃墨大筆表現的鄉土風情,筆墨粗獷有力,顯示出繼承傳統文人畫的大寫意風神,也有以墨彩并茂的形式畫出的高士與羅漢,可見他在文人畫系統之外還取用傳統壁畫、木板年畫等民間美術資源,別開一方情趣。展覽中最新的作品是他的“世事繪”系列,在這個系列中,他將游歷觀感與時事新聞結合起來,畫出了當代世界和生活現實中的事件和人物,刻劃出詼諧風趣、讓人忍俊不禁的場景和形象,也實驗性地延展了中國畫的表現題材。
紅嘴綠鸚哥
作品形態多樣而精神內在統一是范揚藝術的鮮明特征。萬物華發,競相自由,世相多姿,紛呈生機。在范揚筆下,物以神聚,生活與生命的光彩盡顯其神。
雙飛
北京畫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