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這樣的朋友?不僅身材走樣、頭發油膩、皮膚暗黃粗糙、大腹便便,減肥效果不明顯,并且人還沒有精神,萎靡不振,看起來滿身都是毛病。
這時候,你應該考慮,可能你是體內濕氣重所致,可以說我們身體常見的小問題,很多都是由濕氣所致。
1、傷害關節,引發炎癥,導致關節疼痛。
2、帶下病,白帶多,白帶有異味等情況,嚴重時還會導致炎癥。
3、月經不調,經期前后會有四肢疲倦,低熱難退,月經量少,痛經等癥狀。
4、肥胖+浮腫,濕氣入皮下,影響代謝,降低脂肪燃燒效率,導致肥胖,甚至會影響腎的利尿功能,嚴重的可繼發全身浮腫。
5、濕氣過重,會造成“濕氣黏腸”,大便次數增多,且有拉不干凈的感覺。
中醫認為,夏季祛濕,用熱水泡腳很有必要。
泡腳可以促進人體腳部血液循環,達到改善腳部經絡,促進人體健康的目的。泡腳可以「引氣下行」,引導陽氣到足底、助眠強身,也有發汗排濕氣的作用。
實行方式很簡單,睡前泡腳以38~45℃浸泡約20分鐘即可。而在泡腳的時候,加點“料”一起泡腳,祛濕養生效果更佳!
一、花椒水泡腳
花椒本身性辛溫,香氣濃重,能夠祛除寒氣。日常用花椒泡腳,花椒的除濕除燥的功能通過腳底傳遍五臟六腑,改善女性宮寒的體質。花椒有殺菌止癢的功效,使用花椒泡熱水熏洗外用,能夠緩解婦科炎癥,消炎殺菌。
二、生姜泡腳
在泡腳的熱水當中加上一些生姜,也是可以起到一定的祛濕效果的,因為生姜具有活血化瘀、驅寒祛濕的功效,可以幫助身體去除寒氣和濕氣。一般來說老姜的祛濕效果會更好一些,可以幫助我們溫經通絡,緩解身體疲勞。
三、白醋泡腳
直接在泡腳水中加入適量白醋,增加皮膚彈性,使皮膚變得光滑;還可以祛除風濕,改善畏寒怕冷等人體不適癥狀;可殺菌抗菌,有助消除霉菌、腳癬、皮膚病。
第一類:足癬等皮膚病患者,感染
很多人誤以為泡腳能減輕足癬癥狀,其實用熱水泡腳反而可能導致繼發性細菌感染。對于皮膚已經破潰的傷口,熱水泡腳更是雪上加霜,一定要敞開傷口,干燥通風。足部患有皰疹、濕疹等疾病的患者也不要用熱水泡腳,一旦將皮膚弄破,很容易造成感染。
第二類:糖尿病足患者,容易被燙傷
糖尿病足患者的皮膚比較脆弱,腳部末梢神經對溫度不敏感,正常人感覺很燙的水溫,他們卻感覺不到,所以很容易被燙傷。一旦被燙傷,哪怕是一個很小的水泡,若不及時就醫,都可能導致足部感染、潰爛,嚴重的甚至會造成截肢。
第三類:靜脈曲張患者,病情加重
靜脈曲張的主要病因是靜脈瓣膜功能不全,腳部溫度的升高只會增加局部血流量,不能改變靜脈回流的速度,反而可能加重靜脈回流負擔,導致曲張的靜脈進一步擴張,加重下肢充血,使病情加重,很可能把腳越泡越腫,所以千萬不要用熱水泡腳、泡腿,也不宜用熱水袋暖腳或洗桑拿浴。
茶療:蒲公英荷葉茶
取玫瑰花瓣0.3g,蒲公英根0.7g,荷葉2g ,做成蒲公英荷葉茶包,每日取一包泡水代茶飲即可。可清濕熱、去口臭、控油祛痘、健脾升陽、刮油消脂
蒲公英用來治濕是最為適宜的,《本草綱目》中說:“蒲公英解食毒,散滯氣,化熱毒,消惡腫、結核。”蒲公英可瀉火除濕,可以改善濕熱所導致的惡心、舌苔發黃等問題,對濕熱引起的痘痘也有不錯的效果。荷葉可消暑利濕,健脾升陽,現代研究表明,荷葉也有降血脂作用,和蒲公英搭配,刮油消脂、瘦身祛濕效果佳!同時搭配玫瑰花一起泡水,可以中和蒲公英寒性,也可以疏肝解郁。
食療:紅豆薏米芡實粥
薏仁入脾,可以健脾除濕,味甘淡,滲利即利水滲濕,像疏通水道一樣將水排走。赤小豆可清熱解毒、健脾益胃、利尿消腫、通氣除煩。芡實性味甘、澀、平,入脾腎二經,能健脾祛濕、固腎止瀉,且有“補而不峻”、“防燥不膩”的優勢。
洗溫水澡,比桑拿更健康
蒸桑拿雖可以加快血液循環,排除體內的濕邪,但因在洗桑拿的過程中,出汗過多,不利于心臟健康。其實相對于桑拿,洗個溫水澡并稍加按摩是更健康的排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