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氣象臺6月28日06時繼續發布高溫黃色預警:預計,6月28日白天,內蒙古中東部、黑龍江西部、吉林西部、河北中南部、北京南部、天津、河南北部、山東西部、山西南部、陜西關中等地有35℃以上的高溫天氣,其中,內蒙古中東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最高氣溫可達37~39℃,局地可超過40℃。
高溫來襲,情緒中暑很可怕!
北京安定醫院心理咨詢科博士李雅文介紹,當氣溫超過35℃、濕度高于80%時,氣候條件對人體下丘腦的情緒調節中樞的影響就明顯增強,有些小事要是在平時倒是能忍忍,可放在暑熱天氣,人就像吃了火藥,不經意的玩笑會引來口角、打架等,發生情緒中暑。
心理緩解:心靜自然涼
那么,如何破解“情緒中暑”呢?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理科主任醫師朱剛介紹,良好的心理狀態是預防“情緒中暑”的基礎和關鍵。“心靜自然涼。”這句看似簡單的字句當中卻蘊涵了深刻的道理。情緒和身體之間有著互相影響的關系,一個心態平和、心理健康的人,同樣在高溫環境下的基礎代謝和生理功能都相對比較正常,而保持良好的心態就需要對人、對事、對物都要有一個正確的認知,接納環境給予的一切安排,主動地覺察自己情緒和身體的不適并能夠及時地調整。
此外,在夏季心煩意亂時聽一段輕松的音樂,注意培養浪漫情緒,想象樹林、藍天、大海等令人涼爽的畫面,讓自己的意念遨游于冰山雪峰或寒冷刺骨的呼嘯北風中,也會一定程度上降低心理熱度。
中醫緩解:一食一飲一按
身體中暑有藥吃,情緒“中暑”怎么辦?杭州市中醫院內科何迎春教授推薦一食、一飲、一按,對抗情緒“中暑”
一食:姜汁黃瓜
黃瓜洗后切去兩頭,去瓜瓤,用刀切成瓜片加少許鹽拌勻。腌20分鐘后撈起,再用冷開水洗去咸味,擠干備用。再將姜刮皮洗凈,切成片,用冷開水洗后,搗爛,擠出姜汁。汁內加少許植物油、味精,然后將汁澆在黃瓜片上拌一下即成。
黃瓜味甘、性涼,入肺、胃、大腸經。能清熱利水,解毒消腫,生津止渴。黃瓜中所含的多種維生素,能改善大腦和神經系統的功能,安神定志,控制失眠,對“情緒中暑”也有輔助食療作用。
一飲:荷葉薄荷飲
把荷葉15克和薄荷葉3克一起煎湯飲用。
荷葉味苦、性涼,具有消暑利尿、健脾升陽、散瘀止血等功效,有利于緩解暑熱煩渴、頭痛眩暈等癥狀。既能瀉心火,還能起到養胃的作用,可謂“心胃同治”。
一按:泡腳按涌泉
“夏天泡腳,暑濕可祛”。熱水泡腳,不僅祛濕還能提高睡眠質量,對降心火很有用處。
泡腳水溫40℃為宜,泡15~30分鐘,太長容易增加心臟負擔。飯后半小時不宜泡腳。很多人夏季還會出現下肢腫脹,此時可以用艾葉、紅花、玫瑰花、三七粉泡腳,達到活血化瘀,芳香理氣,助眠的功效。
泡腳后按摩腳底涌泉穴十分鐘左右,此穴位于足底足前部凹陷處第2、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處。
(綜合自中國天氣網、健康時報、沈陽晚報)
關注健康時報大夫說,聽權威專家說盡健康事。關注方式:搜索“大夫說官微”